第8课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材分析:《经济体制改革》是人教版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的内容。了解农村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与方法: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难点: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教学过程一、导入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邓小平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开放包括两个内容,对内实行改革,对外实行开放,那么今天,我们就学习对内实行改革的内容,第八课《经济体制的改革》。展示学习目标: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2、掌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情况。二、讲授新课1、农村改革(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背景出示材料农民说:土地归公社所有,农民没有生产自主权都是集中劳动,每天劳动后统一记工分,干多干少一个样。一天混一个杠,一个杠7分钱正好买三盒火柴,干一天活还不如抓一个母蛤蟆。农民说: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教师:此材料反映的是什么情况?学生: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出示材料1:材料2:凤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我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师:结合材料1,听凤阳花鼓词并回答安徽凤阳小岗村村民生活怎样?生:吃大锅饭,生产积极性不高,生活贫困,为了生计,只能背井离乡去卖艺讨生活。师:材料显示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村民生活很贫困,主要是生产积极性不高,再加上1978年,安徽省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安徽省就成了当时的“乞丐大省”面对这样的困境,改革势在必行。(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史料1: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当年,小岗村粮食大丰收。该生死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开始。町円4•谭淨!/”襌上戸■暑唏蛊初1陀护一弟护再麻拓钦纸严易壬瞬n?松"总问4处计爭'沁\2磧心、爷-恥k叫♦沁严整..手,5-F滦久匸畑t碍龙检-异4亦/巒;盂色叶八笈”“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师: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微省凤阳县小岗村生产队长家里秘密签订一份协议,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有三条:一是分田到户;二是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三是如果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在会上,队长特别强调,“我们分田到户,瞒上不瞒下,不准向任何人透露。。下面请大家在协议里分析农民的责任,并想想农民有什么利益?生:保证国家集体的师引导:如:一亩田收入稻谷五百斤,上交国家二百斤,剩下的就是自己的。那么农民的利益是什么呢?利益:剩下的全是自己的师:带来什么效果?生: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师:I小岗村的村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做法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取得什么效果呢?(出示材料)材料11979年秋天,小岗生产队获得大丰收,粮食总产6万多公斤,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15年的粮食产量总和;卖给国家粮食12497公斤,超过政府计划的7倍;卖给国家油料12466公斤,超过国家规定任务的80倍。小岗农副产品收入47000元,人均收入由22元升为400元。——《中国文明网》:小岗村--农村土地包产到户的先行者学生:农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