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县开展“六位一体”综合农事托管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了解决“种地难”、“谁来种地”、“种好地”问题,蒙城县从2016年开始进行积极探索,对托管工作不断进行巩固拓展延伸和完善,历时近8年,历经农机托管、农事托管和现在的“六位一体”综合农事托管三个阶段。“六位一体”综合农事托管,主要指围绕粮食生产(主要是小麦、玉米、水稻),在秸秆综合利用、农机作业全程托管的基础上,向农资供应和农产品销售两个环节延伸,开展“农资统供、耕、种、管、收(含秸秆还离田)、售”六位一体综合农事托管服务工作。托管的实施,服务组织增加了效益,农民降低了成本,缓解了禁烧压力,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助推了乡村振兴发展,实现农民、服务组织和政府“三满意”。但也存在不足,现提出对策建议如下:一、存在问题(一)规模作业受限。全县土地确权面积216.39万亩,虽然大部分乡镇和村实施了“户均一块田”改革,但因土地承包经营到户,耕地仍呈现分散经营状态,导致农作物品种不统一、播期不同、田管时间不同、收获时间不一致;从整体上看,虽然蒙城县地处淮北大平原,土地一马平川,但从局部来看,同一地块、甚至此地块与彼地块之间,存在地块不平整问题,从而导致规模化、机械化作业受到一定限制。(二)服务能力不高。蒙城县自试点推行托管工作至今,参与托管的社会化服务组织由2017年午季的285家,到2022年午季611家,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服务组织在托管服务、订单作业中得到发展壮大,也有一部分服务组织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逐步被淡出。目前,我县社会化服务组织在管理、运营、服务等方面能力总体还较低,青壮劳力外出务工较多,操作人员老龄化问题一定程度存在,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服务组织能力、服务能力不均衡,致使托管质量不高、机具调配不力、履约程度不到位。(三)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乡镇村虽然在做综合农事托管工作,但思想态度上存在不积极不主动,存在畏难情绪。有极个别镇村主要负责人和负责人对镇村综合农事托管工作安排部署有,但亲自过问、亲自抓落实的少,客观上存在对综合农事托管工作开展情况和进度不清楚的现象。(四)政策理解不透。有些村综合农事托管政策理解不透、宣传不够,认为种肥统供让农户从种肥经销商那里购买种肥,让农户自己去谈,农资款项未经村集体经济账户。有些村把综合农事托管想成“顺水推舟”了,大多数农户以为是从当地经销商那里购买种肥的,于是,和当地经销商对接一下,让村里农户去那里买种肥,价格优惠力度低,村里组织参与较少,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没有。(五)工作落实不力。各镇村的综合农事托管做了一定的工作,但少数还停留在宣传发动上,停留在谋划上,停留在做资料上,具体组织落实欠缺,落实力度不够大。如:马上快要收割小麦了,种子化肥还在对接中,农户也不知种子化肥从哪里买,价格怎么样。有多少农户愿意托管,发放了多少种子化肥不清楚。(六)存在传统观念。有些农户还存在传统小农思想,认识一时转变不过来,不愿意参与综合农事托管,没有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由于种肥企业送货到门和宣传不够及时,有些农户春节前就把种肥买好了;有些农户对实施种肥统供存在担忧,主要是怕种肥质量不过关、不过硬,甚至对个别村干部不信任。(七)存在潜在风险。种肥生产经销企业多而杂,有些经营规模比较小,有时质量难以保证,特别是玉米品种比较杂,导致出苗率低、产量较低、出售价格低等风险,影响农户收成。还有一些干旱、洪涝、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影响,一些农作物可能存在减产甚至绝收现象,农户收入得不到有效保障。二、对策建议根据中办国办《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指导意见》、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蒙城县实际,提出以下建议。(一)适度规模托管。通过农事托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土地分散经营状况,加快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推进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