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年全国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用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汇编注意事项:1.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均来自2017-2018年全国各地公招教师考试,特岗教师考试真题。2.预祝各位朋友顺利入编,成功上岸。一、单项选择题1.()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A教育目的B教育方针C教育计划D教学解析:选A。【解析】教育目的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教育活动有指导意义。2.“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说明了教师劳动特点的()。A.简单性B.复杂性C.示范性D.创造性解析:【答案】C。解析:题干的意思是居上位的人的所作所为,居下位的人也会效仿。也就是“上行下效”,形容处于高位的人要想管理好下层人员,应该从自身做起,说明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23.各级各类学校要完成各自的任务,培养社会的合格人才,需要制定各自的()A教育目标B课程目标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解析:C【解析】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因此,本题答案选C。4.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儿童教育是一门科学。只有了解儿童,才能教好儿童。实践出真知,要从实践中摸索教育的规律。”这就意味着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时刻做到()。A.团结协作,互帮互助B.严谨治学,探索规律C.为人师表,举止文明D.依法执教,规范言行解析:【答案】B。解析:“严谨治学”要求教师要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教育家的言论要求教师要从实践中摸索教育规律,体现了教师要时刻严谨治学,探索规律。35.关于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B.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C.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D.教育可以促进民主解析:D解析: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6.小亮知道“粒粒皆辛苦”,可是吃饭时总是掉饭粒,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对小亮教育的最好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B.指导实践法C.品德评价法D.陶冶教育法解析:【答案】B。解析:小亮已经意识到粒粒皆辛苦,但是无法落实到实践。7.“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反映了哪个时代的等级制度()A隋唐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C秦汉时期D明清时期解析:选B。【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氏族大夫控制着政治权利,十分重视门第、出身,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社会现象。因此,本题答案选B。8.一个孩子出现打人行为,因此父母决定一个月内不准他吃喜欢的食物。这种做法属于()。4A.正强化B.消退C.惩罚D.负强化解析:【答案】C。解析:强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加行为发生概率,消退和惩罚是为了减少行为发生概率。其中消退指的是不予理睬,惩罚指的是呈现厌恶刺激来减少行为发生概率。题干中父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孩子出现的打人行为,所以属于惩罚。9.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学习()A.小孩到一定年龄变声B.近朱者赤C.上行下效D.吃一堑长一智解析:答案:A【解析】小孩到一定年龄变声是生理发展不属于学习,属于生理变化。10.某小学四年三班的班主任王老师用一本比较精致的笔记本,不久全班多数同学也用上了和王老师一样的笔记本,这说明小学生具()。A.依赖性B.可塑性C.向师性D.接受性5解析:【答案】C。解析:从学生自身特点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1)学生具有可塑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形成时期,各方面尚未成熟,具有很大的潜力,具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特点。(2)学生具有依赖性。学生多属未成年人,还不具备完全独立的生活能力。在家里,他们要依赖父母,入学后他们将对父母的依赖心理转移到教师身上。(3)学生具有向师性。学生入学后,会自然地亲近、信赖、尊敬甚至崇拜教师,把教师作为获取知识的智囊、解决问题的顾问、行为举止的楷模,所以选C。11.一个人一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