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雪亮工程雪亮工程,即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是指以“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为总目标,推动重点公共区域、重点行业、领域的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推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联网,整合各类视频图像资源;开展视频图像信息在城乡社会治理、智能交通、服务民生、生态建设与保护等领域应用。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在社会治安综治治理中和平安建设中的作用。具体将按照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要求,依托各级综治中心,建立省、市、县、乡镇、村的公共安全视频信息共享平台和传输网络,将各有关部门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资源全面连通接入,并与中央综治办的交换共享分平台有效对接,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区域视频图像资源联网共享。3.政策解读坚持依规建设、按需联网、整合资源、规范应用、分级保障、安全可控,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牵头、公安负责、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各地由综治办牵头指导公共安全视频联网顶层设计和建设,同时公共安全视频联网是各地全行业视频建设的顶层规划和设计,不是一次性、运动式的建设项目;各地的公共安全视频十三五规划将涵盖并指导天网的十三五规划,并体现公安实战、综治社会治安治理对视频深度应用创新和技术创新上的要求,从公安的天网工程转向一个大政府的视频服务。第一章.建设理念在充分理解和满足国家信息中心雪亮工程专家组的申报要求的基础上,同事围绕《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十三五”规划方案》中的总体架构和一总两分结构要求,雪亮工程建设将充分立足于当地的视频监控实际建设情况,最大程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完成全城全网全行业以及社会面的视频大联网汇聚和共享应用,并实现“建设的集约化、联网的规范化、应用的智能化”。具体将:1.进一步推进视频监控增密提档-“城市要增密、农村全覆盖、全域都联网、前端带智能”,并通过多种方式整合社会面分散的视频资源,疏通“毛细血管”解决最后一公里的覆盖问题;对于重点部位加快视频监控高清化和深度智能化升级,实现车脸、人脸抓拍识别等实战功能。2.进一步推进视频联网和共享-纵向市、县、乡、村四级监控级联汇聚和互联互通;横向分级有效整合公安、城管、教育、环保、交通等各类视频监控资源,构建公共安全视频专网,实现高清晰图像传输,保证联网视频传输的质量,并落实全网视频资源的上图(GIS地图)标注和有效运维以及一机一档管理,并进一步健全全行业的视频共享机制。3.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接入综治中心融合应用、增强社会综合治理综治平台可视化能力,服务于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分级应用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系统建设需要。构建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盟)、县(市、区、旗)、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综治中心,各级综治中心纵向推动各层级综治中心运转规范、衔接有序、指挥高效,横向推动促进综治中心与本地区各相关部门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协调一致,实现一体化运作。健全完善扁平化、可视化、智能化指挥防控体系,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应急指挥能力和水平。4.借力视频云、视频智能解析、大数据、深度学习、物联网等技术构筑对海量视频的接入、转码、转发、存储、结构化分析等基础设施服务;依托公共安全视频云平台的海量视频分析能力,运用数据挖掘、人像比对、车辆特征识别、视频结构化摘要、智能预警研判分析、空间地理信息等技术,提高全行业视频应用实战水平;5.推进应用创新,实现群防群治,一键报警、分级处置等应用创新,并,基于视频智能分析和应用加强对重点部门和重点人员的动态可视化管理,提升预测预警预防能力;同时应用视频公有云技术和各类沿街终端设备,快速大范围接入社会面视频,支撑视频惠民应用和信息发布工作。6.升级演进为城市级的视频服务平台-在公共安全视频图像共享云平台的基础上,演进升级为面向全行业“以视频为核心的物联信息服务”的“视频+”服务,即“视频+多维感知”和“视频+多维应用”;视频向下叠加多维的IOT物联感知(包括空间信息、动环信息、生物体征、深度语音识别等等),向上输出更多的视频数据应用价值,支持更为宽广的业务应用,比如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