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对话教学中师生倾听低效表现的调查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课题名称初中语文对话教学中师生倾听低效表现的调查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选题缘由对话教学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它主要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师本、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精神敞开的互动交流对话,是培养学生与教师创新精神,不断超越自我的有效途径,更是推动课堂教学环节有序高效开展的重要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而对话与倾听紧密相联。对话下的教育是一种倾听、协商与共生,对话的过程是个体思维通过倾听与表达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这意味着语文课堂文化从控制文化转向倾听文化,建立起“相互倾听的关系”,从而更加接近对话教学的本真。因此,在对话教学中对教师与学生的倾听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话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实际课堂教学中形成的无论是“问答式”教学,还是“活动式”教学,都出现了倾听低效甚至无效的现状。一方面是学生无意识倾听、无习惯倾听的低效现状;另一方面是教师无学生主体意识的虚假性倾听,表面上教师也在认真倾听,但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只要学生的回答没有与教师的预设一致,就会遇到教师或粗暴干涉,中途打断学生的发言,或反复启发,让学生往自己预设的口袋里钻。如果学生坚持自己的看法,教师就会冷漠地听,分神地听,甚至是敷衍地听。这种虚假性倾听其实是一种不懂得尊重学生发言权的“伪倾听”,久而久之,必定会伤害学生课堂“言说”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认为对如何改善初中语文对话教学中师生倾听低效现状,进而有效地开展对话教学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意义和研究价值。研究设想一、研究思路我们将紧紧围绕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先对师生在对话教学倾听低效现状做一个详细地调查了解,再分析造成此种现状的原因,进而有的放矢地研究改善低效倾听的策略。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通过观课议课,调查分析语文课堂中师生倾听低效现状。2、分析师生课堂倾听低效的成因。3、探索如何改善师生课堂倾听低效现状,进而有效地开展对话教学的策略。三、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本次研究,初步探索如何改善师生倾听低效现状,进而有效地开展对话教学的研究的策略,给予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言说”与“倾听”的机会,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很好的体现,更易于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精神的愉悦成长。丰富教师的教育体验,增长教师的教育教学机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四、课题研究的方法1、文献研究法:主要侧重课题的前期论证,收集国内外有关内容、研究的观点、方法等,形成对该课题的本质认识,为课题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石。2、调查研究法:通过抽样调查、问卷调查、访谈调查与个案调查等方法,了解语文教师课堂倾听低效现状。通过调查,掌握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3、行动研究法:及时记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论证确定实际可行的实施策略。五、课题研究的步骤本课题研究周期定为一年,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具体实施:第一阶段(2013年10月至2013年11月)准备阶段。1、成立课题组,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2、召开课题组会议,学习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3、收集与学习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研究资料,明确课题定位,达成共识。阶段成果:形成课题方案第二阶段(2013年12月至2014年9月)实施阶段。1、组织实验人员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并深入实践研究。2、通过观课议课,调查分析语文教师课堂倾听低效现状。3、分析语文教师课堂倾听低效的成因。4、探索如何改善语文教师课堂倾听低效现状,进而有效地开展对话教学的策略。阶段成果:优秀课例、案例,论文等。第三阶段(2014年10月)总结阶段。1、完成个人课题研究报告。2、进行总结提炼和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估,撰写结题报告。最终成果形式:结题报告、教学论文和优秀课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