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页课题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菱形的概念,理解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2)知道菱形的定义是探索菱形性质的出发点,掌握菱形的性质。2、过程与方法:(1)经历对菱形性质的直观感知与理性思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2)运用菱形的性质证明和计算,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与价值:(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和谐美、对称美。(2)体验探究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菱形的概念和性质。难点: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教法学法设疑法:以问题为线索,层层设疑,把学生从直观感知推向理性思考。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展示纠错,互动互助进行学习。直观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演示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克服难点。手段多媒体教学模式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问题与任务媒体运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课堂教学设计学科数学设计郝君单位(学校)安阳县二中附中第2页共5页情景设置导入新课探究新知回顾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理解各图形间的关系①探究菱形定义,理解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②欣赏生活中的菱形③剪纸活动,初步了解菱形的性质几何画板演示平行四边形如何化为矩形.①几何画板演示平行四边形如何化为菱形。②ppt播放图片提问: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有哪些?(从边、角、对角线三方面考虑)3、当平行四边形一个角变成90度时,平行四边形变成哪种特殊四边形?(动画演示)4、矩形是从角的特殊化得到,那么从边的特殊化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特殊的四边形——菱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菱形。(板书课题18.2.2菱形)一、菱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强调:前提是什么?(平行四边形)满足什么条件?(有一组邻边相等)ABCD符号语言: 在中,AB=BC∴是菱形。二、感知生活中的菱形: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含有菱形的图片。三、剪纸活动:1.教师演示折纸、剪纸的过程得到菱形。2.提问:为什么这样剪出的四边形是菱形?(依据菱形的定义)3.引导学生从边、角、对角线和对称性四方面猜想菱形的性质。猜想得出:(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2)四条边都相等(3)对角线互相垂直,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4)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5)对角线把菱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两对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四、推理证明菱形的性质:1.边: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①从边的条件猜想,学生说出菱形的定义,找出前提条件,写成几何语言。②学生欣赏图片。③学生折纸、剪纸。通过观察分析、小组交流合作猜想得到菱形的性质并用剪出的菱形进行初步验证。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再次体会平行四边形与矩形的关系,为引出菱形做准备。①深化认识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②使学生感受菱形的对称美,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③使学生对菱形的性质建立初步感性认识。3分钟第3页共5页应用新④探究菱形的性质、验证、证明④ppt演示证明过程视频播放菱形性质OABCD符号语言: 四边形ABCD是菱形∴AB=BC=CD=DA。2.对角线: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符号语言: 菱形ABCD中,AC、BD相交点O∴(1)AC⊥BD;(2)DAC=BAC=DCA=BCA=12DAB=12DCBADB=CDB=CBD=ABD=12ADC=12ABC3.对角线分成的三角形Rt△AOB≌Rt△BOC≌Rt△COD≌Rt△DOA△ABD≌△BCD△ABC≌△ACD五、菱形性质的应用例、如图,菱形花坛ABCD的边长为20m,∠ABC=60°,沿着菱形的对角线修建了两条小路AC和BD,求两条小路的长和花坛的面积(分别精确到0.01m和0.01m2)分析提示:1.有菱形的条件你能想到什么?2.当直角三角形遇到30度的角?当等腰三角形遇上60度的角?(千里有缘来相会)六、随堂练习④小组合作,探究如何推理证明菱形两个特殊性质。学生口述证明过程。学生小结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四条边相等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对角线所在的直线是对称轴。菱形的面积=底×高=对角线乘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