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重难点:1.把握鉴赏女主人公的艺术形象,体会莺莺别离时的心情,理解其反封建的叛逆精神。2.鉴赏剧作曲词的音韵美和体会其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筵席(yán)金钏(chuàn)笑靥(yè)挣揣(chuài)草芥(jiè)谂知(shěn)顷刻(qǐng)玉醅(pēi)绣衾(qīn)罗帏(wéi)青鸾(luán)装载(zài)玉骢(cōng)鸳鸯(yuānyāng)白泠泠(líng)一、朗读课文,给下列词语注音二、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用一句话概括本折戏的内容,并用一个词概括本折戏的情感基调。•内容:这折戏描写了莺莺、红娘、老夫人等到十里长亭为“上朝取应”的张生饯行的情景,突出表现了莺莺送别时的复杂心情。•情感基调:哀怨。理清剧情结构•第一部分(“夫人、长老上”——“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赶赴长亭。表现崔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第二部分(“做到见夫人科”——“专听春雷第一声”):长亭饯别。主要刻画崔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突出崔莺莺珍重爱情而轻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第三部分(“[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藉”——“小生又生此念”):临别叮嘱。主要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第四部分(“[一煞]青山隔送行”——结尾):夫妻分别。描写崔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的痛苦。试着分别用一个字概括莺莺的主要心情。赶赴长亭:(包括《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写的是赶赴长亭的路上的场景,集中表现莺莺为离别而愁苦的心绪。——痛(《脱布衫》到《朝天子》后的一段宾白):写的是在长亭别宴上的场景,突出刻画了崔张二人分别时痛苦无奈的心情。——恨长亭饯别:夫妻分别:(《四边静》到《收尾》):这部分写的是莺莺对张生的嘱咐和分手后的场景。——怕、念你认为莺莺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追求真挚自主美好的爱情,具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滚绣球]:“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对拆散鸳鸯的不满珍重爱情鄙视功名利禄[幺篇]:“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朝天子]:“‘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科白):“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长亭送别]中,莺莺的反封建意识具体表现在哪些曲词中?你觉得作品的主题是什么?歌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轻视功名的思想在情景交融的诗词中,景物描写往往是抒情或议论的铺垫,起到渲染气氛、衬托(或反衬)人物感情、揭示主题的作用。赏析【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1.选取了哪些意象?艺术效果如何?前五句,一句一景,点染了一幅空间广阔、色彩斑斓的图画:蓝天白云,黄花满地,西风凄紧,北雁南飞,霜林染红。以一组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这首曲子化用了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2.“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两句,你认为哪一个字最为传神?为什么?一个“染”字,用夸张手法写出了经霜的树林是为离人的泪水而变红的,表现了崔莺莺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无限感伤的心境。3.【端正好】曲词如何体现了《西厢记》以词采典雅见长的特点?请分条陈述。【端正好】一曲将途中之境、深秋之景、离人之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鲜明地体现了《西厢记》以词采典雅见长的特点:①意象的组合,典雅华美——碧天白云、黄花堆积、秋风阵阵、北雁南飞;②情感的抒发,委婉含蓄——“醉”“泪”;③动词的运用,恰到好处——“染”。赏析【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这支曲子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描绘了什么景色?渲染了什么气氛?衬托了人物什么心情?)•景:西风黄叶寒烟衰草•气氛:萧瑟凄冷•心情:痛苦忧郁赏析【一煞】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