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3—第41卷第5期·临床经验·脑脊液中蛋白含量与儿童化脓性脑膜炎危重度及预后的关系潘怡然,林忠东(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儿童神经内科,浙江温州325000)[摘要]目的:探讨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蛋白含量与疾病危重度及预后的关系,以便及早对其进行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轻重分为普通型化脓性脑膜炎(普通组)和重症化脓性脑膜炎(重症组)。根据患儿预后分为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组。比较各组患儿入院后第一次及住院规范治疗2周后的脑脊液蛋白定量数据。结果:重症组患儿脑脊液中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普通组;预后不良组的患儿脑脊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结论:脑脊液中蛋白测定对了解化脓性脑膜炎疾病危重程度及了解预后情况有一定的意义。[关键词]化脓性脑膜炎;儿童;脑脊液;蛋白含量;危重[中图分类号]R7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2138(2011)05-0483-03化脓性脑膜炎是儿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尤其是重症化脓性脑膜炎在我国仍然是导致儿童死亡及后遗症发生的严重疾病之一,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种类繁多,检查费用也相对较高。在化脓性脑膜炎初期和轻型患儿,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及MRI检查阳性率低[1],投入大,在基层医院不易开展。而脑脊液检查为化脓性脑膜炎诊断的必查项目,费用相对较低廉,通过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发现、早期筛选重症患儿,了解其预后,进行及时的关注、治疗,对减少化脓性脑膜炎的病死率、后遗症和并发症发生率有很大意义。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84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男36例,女48例。年龄<1月18例,其中重症化脓性脑膜炎6例,普通型化脓性脑膜炎12例;1月~1岁34例,其中重症13例,普通型21例;1岁以上32例,其中重症10例,普通型22例。29例危重症患儿中近期预后不良的20例(包括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后遗症),死亡病例1例,病情危重放弃治疗自动出院3例。有并发症的13例,偏瘫1例,中枢性面瘫1例,继发性癫痫2例,脑积水3例,硬膜下积液6例,脑室管膜炎3例。平均住院天数为17.88d。所有病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中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标准[2]。辅助检查:血培养阳性12例,普通型8例,重症4例;脑脊液培养阳性6例,重症5例,普通型1例,其中1例患者脑脊液和血培养出同一种细菌;84例患者中12例检查了头颅MRI,异常3例;84例患儿中头颅CT异常7例;所有患者均常规检查脑电图,其中轻度异常2例,中度异常5例,其中1例伴有痫样放电,重度异常3例。1.2诊断标准化脓性脑膜炎诊断标准:①突起高热、头痛、呕吐,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抽搐,小婴儿表现为激惹、不安、目光凝视。②脑膜刺激征(颈抵抗、Brudzinski征和Kernig征阳性)及颅内压增高征。婴儿有前囟饱满、颅缝增宽,重者出现脑疝。③脑脊液检查中,WBC计数>500×106/L、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质含量明显增高、糖或氯化物含量明显降低,4种异常表现中至少具备其中3项者或脑脊液培养有细菌生长或涂片革兰染色有细菌。④经住院检查、治疗,最终能排除其他颅内感染性疾病[3]。重症标准:①意识障碍;②脑疝;③反复或持续的惊厥;④头颅CT或MRI中可见脑实质片状异常密度灶;⑤出现并发症,如硬膜下积液、脑室管膜炎、脑积水等;⑥遗留后遗症,如继发性癫痫、颅神经受损等;⑦按正规治疗方案治疗,治疗时间超过3周(除外院内感染、基础性疾病造成的治疗时收稿日期:2010-04-31作者简介:潘怡然(1979-),女,浙江温州人,住院医师。第41卷第5期2011年9月温州医学院学报JournalofWenzhouMedicalCollegeVol.41No.5Sep.2011—484—第41卷第5期温州医学院学报间延长);⑧脑电图中度异常,或有局灶性改变。符合1条或1条以上即归入重症化脓性脑膜炎。1.3方法将患儿根据病情轻重分为普通型化脓性脑膜炎(普通组)和重症化脓性脑膜炎(重症组)。根据患儿预后分为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两组。收集各组患儿入院后第1次及住院规范治疗2周后的脑脊液蛋白定量数据。1.4统计学处理方法两组脑脊液中蛋白含量均用±s表示,数据统计分析比较运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t检验,检验水准为0.05;两组患儿年龄的构成比等计数资料用x2检验,检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