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缩小膜壳绦虫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似囊尾蚴的形态VIP免费

缩小膜壳绦虫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似囊尾蚴的形态_第1页
1/4
缩小膜壳绦虫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似囊尾蚴的形态_第2页
2/4
缩小膜壳绦虫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似囊尾蚴的形态_第3页
3/4
缩小膜壳绦虫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似囊尾蚴的形态观察3杨维平1沈一平2邵靖鸥3项晓人1许聚岭11扬州大学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扬州2250012南京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南京2100293扬州市血吸虫病防治所扬州225000提要目的:探究缩小膜壳绦虫的生长发育和形态演变过程。方法:在大鼠和赤拟谷盗间建立缩小膜壳绦虫生活史循环。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似囊尾蚴形态及体表超微结构。结果;光镜下发现似囊尾蚴的发育包括成熟期、有泡期和保护性外膜形成期三个阶段。扫描电镜下感染后2wk的成熟期体表有筛状微孔。感染3wk后,有泡状隆起,感染后4wk,体表外膜形成所覆盖,由泡状表膜逐渐形成表面光滑的囊壁。结论:本研究建立了缩小膜壳绦虫感染动物模型。首次报道似囊尾蚴的发育包括成熟期、有泡期和保护性外膜形成期。关键词缩小膜壳绦虫似囊尾蚴扫描电镜超微结构3江苏省卫生厅资助项目自Rudolphi(1805)首例报告人体感染缩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diminuta,H.d.)以来,国外已报告200多例[1],国内人体感染的报道也日见增多,至今超过100余例,已成为人体常见寄生虫。我们曾对其流行病学和成虫、虫卵的形态学作了研究[2-4]。为进一步观察本虫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其幼虫形态,我们在实验室建立了H.d.生活史循环动物模型,并对检获的似囊尾蚴作了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材料与方法1中间宿主感染的建立从粮仓采集赤拟谷盗(Triboliumcasta2neum,T.c.鞘翅目拟谷盗属),抽检证实H.d似囊尾蚴阴性后,置25℃恒温恒湿培养箱内饲养、繁殖。用阳性大鼠排出的新鲜H.d.虫卵人工喂养、感染新繁殖的T.c。感染后定期在解剖镜下解剖,检查H.d似囊尾蚴。以光镜观察形态,测量大小并计数。2终宿主的感染和检查以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浮聚法粪检本院实验动物中心外购的大鼠。阳性鼠解剖检虫计数,收集新鲜粪便虫卵,感染中间宿主。阴性鼠隔离饲养以备人工感染。感染T.c于感染8wk后解剖,收集活的似囊尾蚴置生理盐水中。采用胃内注入法人工感染2只健康大鼠(♀鼠重168g,�鼠重140g,粪检H.d.虫卵皆为阴性),每只大鼠胃内灌注10个H.d.似囊尾蚴,隔离饲养。3扫描电镜观察在T.c.感染后第2、3、4wk,解剖收集3个不同发育阶段的似囊尾蚴各5个,另取感染后第4wk的似囊尾蚴5个经CPS21A型超声粉碎机粉碎,共取似囊尾蚴20个以pH7.4磷酸缓冲液分别洗涤3次,置2.5%戊二醛和1%锇酸液中固定,各级乙醇脱水,临界点干燥后以双面胶纸粘于样品台上旋转喷金,日立H2300型电镜扫描观察、摄影。结果1中间宿主的感染率人工感染的T.c.第10d后,开始检获似囊尾蚴。第2—10wk共计解剖T.c.成虫202只,似囊尾蚴阳性51只,感染成功率25.3%。51只T.c共检获虫体145个,平均感染虫数·61·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8;16(1)�16-20ChineseJournalofParasitologyandParasiticDiseases©1995-2004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2.8个(1—14)。似囊尾蚴在T.c.体内的分布,感染早期(2—3wk)主要分布于前体腔(围神经窦),感染后期(4wk以后)大多数分布于后体腔(围脏窦或围心窦)。在T.c.幼虫和蛹体内未检获似囊尾蚴。2终宿主的感染率粪检实验动物中心外购的大鼠83只,H.d.虫卵阳性38只,自然感染率45.8%。解剖阳性鼠11只,共检获H.d.成虫54条,平均长度300mm(200—400mm)。平均每只鼠检虫4.9条(1—11)。另外,用鼠夹在H.d.流行区诱捕小家鼠2只,黄胸鼠4只,结果从1只黄胸鼠肠道检获H.d.成虫1条,长270mm。人工感染T.c.第8wk检获的活似囊尾蚴胃内灌注感染的2只大鼠,感染后第18d粪检虫卵阳性。解剖检虫,♀鼠获4条,平均长度850mm(600,750,800,1250mm),感染发育率40%;�鼠获5条,平均长度612mm(520,560,600,650,730mm),感染发育率50%。3中绦期形态观察3.1光镜观察分布于T.c.体腔内的似囊尾蚴主要有两种形态。绝大多数分体部和尾部,体部膨大呈囊状,中央见有内缩的头节和2个对称的黑色斑点,尾部前宽后窄,长短不一,末端钝圆;少数头节翻出,分头节、体部和尾部三部分。头节上可见顶突和吸盘轮廓,顶突无小钩,尾部短小(图1)。后一种形体较少见。检查中仅见2个。不同时期检获的似囊尾蚴,随感染时间的延长,有体部逐渐增大、尾部逐渐缩小的趋势,但经测量统计,大小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缩小膜壳绦虫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似囊尾蚴的形态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