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总结来源:卫新Scenery的日志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定位诊断**大脑半球:优势大脑半球(左侧):言语、逻辑思维、分析能力、计算右侧大脑半球:音乐、美术、综合能力、空间和形状的识别、短暂的视觉记忆一、大脑半球**额叶:1.前部:精神障碍、痴呆和人格改变2.后部:随意运动及言语障碍3.额中回后部:侧视中枢,书写中枢4.额下回后部:运动性失语5.中央前回:运动中枢6.额-桥-小脑束:额叶性共济失调(病变对侧下肢运动笨拙,步态蹒跚)7.额上回后部:强握及摸索反射8.额叶底部肿瘤:Foster-Kennedy综合征(病变侧视神经萎缩,病变对侧视神经乳头水肿)**枕叶:1.视野改变:偏盲:单侧病变对侧同向性偏盲或象限盲,黄斑回避皮质盲:双侧病变产生全盲,光反射存在2.视幻觉:幻视、闪光、暗影3.视觉失认:视力正常,但看见的物体、图像或颜色等不认识4.视觉变形:视物变大、变小,形状歪斜、不规则及颜色改变**顶叶:感觉障碍为主要症状1.皮质感觉障碍:复合性感觉为主的感觉障碍,如实体觉、位置觉、两点辨别觉和皮肤定位觉的丧失;刺激性病变则出现病灶对侧局限性感觉性癫痫发作2.Gerstmann综合征(主侧角回):计算不能,不能识别手指,左右侧认识不能,书写不能。3.体象障碍:自体认识不能和病觉缺失4.失用症:肢体动作的运用障碍:1)运动性失用症:不能完成精细动作2)观念性失用症:动作混乱、前后顺序颠倒,缺乏完成整个动作的观念3)结构性失用症:缺乏对空间结构的认识,丧失对空间的排列和组合能力4)观念运动性失用症:不能按指令完成复杂的动作和模仿动作5.失读症:视觉正常,但不能阅读6.象限盲**颞叶:1.精神症状及记忆障碍2.前部:幻觉、错觉3.后部:颞上回后部→感觉性失语。颞中、下回后部→命名性失语(健忘性失语)4.颞叶癫痫5.象限盲间脑**丘脑:1.对侧的偏身感觉障碍;2.对侧半身自发性疼痛;3.对侧意向性震颤、不自主运动、偏身共济失调;4.对侧偏瘫;5.情绪不稳6.有强迫性哭笑倾向**下丘脑:1.中枢性尿崩症2.摄食异常3.体温调节障碍4.睡眠、觉醒障碍5.生殖与性功能障碍6.自主神经功能障碍7.肥胖性生殖无能障碍**上丘脑(缰核.缰连合.后连合.松果体)Parinaud综合征内囊**内囊:1.区域小,聚集大量上、下行传导束2.前肢:额桥束、丘脑前辐射3.膝部:皮质脑干束4.后肢:皮质脊髓束、丘脑辐射、视辐射、听辐射5.损害时:对侧完全性偏瘫,常有“三偏”综合征脑干**脑干的解剖:1.内侧--脑神经运动核及运动纤维2.外侧--感觉传导束及脑神经感觉核3.腹侧--锥体束4.背侧--脑神经核团1)损害特点:交叉性麻痹(病变同侧周围性脑神经瘫痪,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和偏身感觉障碍)2)根据受损脑神经的平面来判断:中脑:动眼、滑车神经。桥脑:三叉、外展、面、位听神经。延髓:舌咽、迷走、副、舌下神经。3)脑干损害常见综合征中脑:1.Weber综合征(大脑桥综合症):病灶侧动眼神经瘫痪,对侧面神经、舌下神经及肢体上运动神经元瘫痪2.红核综合征:动眼神经麻痹,对侧肢体共济失调。脑桥:1.脑桥腹外侧部损害:Millard-Gubler综合征(病灶侧展神经及面神经瘫痪,对侧舌下神经及肢体上运动神经元瘫痪)2.中部基底综合征:同侧面部感觉减退、嘴嚼肌瘫痪、同侧肢体共济失调,对侧中枢性瘫痪延髓:1.Wallenberg综合征(延髓外侧综合征):交叉性感觉障碍(三叉神经脊束核及脊髓丘脑側束);吞咽、构音障碍,病变同侧软腭咽喉肌及声带瘫痪,咽反射消失(舌咽迷走神经及疑核);眩晕、呕吐、眼震(前庭神经核),共济失调(绳状体及部分小脑),Horner综合征(交感神经下行纤维)。2.延髓内侧综合征:病灶侧舌肌瘫痪、肌肉萎缩,对侧肢体瘫痪。小脑**小脑:小脑半球与身体是同侧关系位置:后颅窝,在小脑幕下方,脑桥及延髓的背側,借助小脑下脚(绳状体)、中脚(桥臂)、上脚(结合臂)分别与延髓、脑桥、中脑相连。组成:蚓部及两侧小脑半球纤维联系:1.对侧大脑皮质→额桥束、颞桥束→小脑中脚→小脑2.脊髓本体感觉→小脑下脚、小脑上脚→小脑蚓部→调节骨骼肌的张力与协同功能3.前庭→绒球小结叶、顶核4.小脑齿状核→小脑上脚→对侧红核→本侧脊髓前角细胞生理功能:1.原始小脑(绒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