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多一种标准,多一重风景砀山县薛口学校薛亚洲对于农村中学而言,由于地域环境、家庭教育及个人因素的影响,学生无论是在智力方面还是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各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而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产生较大悬殊。如何对“差异化”的学生实施数学教学、如何让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真正树立“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普及性的大众化的为学生所乐见乐闻乐学的数学观呢?带着这些思考,我在近年的教学活动中,利用分层教学模式,对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讨,实践表明,这对夯实双基、提高效能、促进发展有着非常显著地推动作用。一、我对分层教学的认识分层教学是“着眼于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的教育观念下的一种教学实施策略。所谓分层教学(同班、同年级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在教授同一教学内容时,对同一个班内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优、中、差生以相应的三个层次的教学深度和广度进行合讲分练,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学有所得,思有所进,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同步发展。教师的教学方法应因材施教,因人而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并灵活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教师应从最低点起步,分类指导,逐步推进,数学课堂做到“分合”有序,动静结合,并分层设计练习,分层设计课堂,分层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各得进步。二.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强调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它要求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分层教学模式正适应了这一要求。1、审视学情,划分层次层次的划分必须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情,这是分层教学的基本条件,也是因材施教的关键所在。分层教学的原则是在完成《课程标准》任务的前提下,对学生个体要求有所不同,使学生心理平衡,互相帮助,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我可根据学生的智力因素、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等,结合教材将学生按2:5:3的比例对学生进行分层。一般可分为:A组(提高层),是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B组(发展层),是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的学生;C组(跃进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学生层次的划分方法是灵活的。可完全由学生自由报名选择哪一组,个别学生由教师讲清道理,征得学生的同意后进行适当调整,也可向学生讲清分层的目的和意义、统一认识后由教师实施分层。对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2、研读教材,分层备课结合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情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上都要分为三个层次。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A组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B组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C组学生要求在B层次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有良好的数学素质。如以“一元一次不等式”为例,在课堂教学时制定以下目标: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进一步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1)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培养分析和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能力。再如“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次函数”一节中可制定以下目标:(1)、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会运用不等式解决函数有关问题。(2)、通过具体问题初步体会一次函数的变化规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联系。(3)、感知不等式、函数、方程的不同作用与内在联系,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4)、训练大家能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5)、体验数、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这里(1)、(2)是基层目标,(3)是中层目标,(4)(5)是高层目标。这样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