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圆和已经比较系统的认识了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充分地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找出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掌握圆的画法及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学生获取知识兴趣浓厚,积极主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一、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激发学生兴趣。课的开始,让学生说出学过的平面图形,并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已学过的平面图形都有是由线段围成的。接着揭示《圆的认识》。通过操作:画一画,剪一剪,摸一摸,再折一折,让学生总结出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并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二、在教学中,充分给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无论是认识圆心、半径、直径,还是学习圆的画法,都安排了学生充分参与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猜测、讨论、交流的机会。教学时,注重给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体验,自己产生问题意识,自己去探究、尝试,总结,从而主动获取知识。三、得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影象、动静结合、节省教学时间的功能充分得到发挥,展现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半径的特征以及两者间关系的教学。这应是本课的重点,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清晰的理解掌握概念、帮助其提升思维水平。如:在同一个圆中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它们的长度都相等吗?在同一个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学生在圆形纸片上通过画、量、折、比等操作活动中;怎样证明直径和半径的关系的讨论过程,的教学要设计得足够细致,在教学的时间安排上也要做到灵活、机智。这会是一堂成功的展示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