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组歌节选教学设计VIP免费

组歌节选教学设计_第1页
1/2
组歌节选教学设计_第2页
2/2
10、组歌(节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了解作者纪伯伦。(2)学习借物抒怀的手法,训练朗诵和品读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意境美,领会物体形象。(2)品味诗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蕴涵之中的哲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甘于奉献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怀。教学重点:重点:在诵读、品析中积累优美的语言。教学难点:深透理解作者笔下海浪和雨的形象内涵。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今天我就感受一下下诗人纪伯伦笔下的浪和雨的形象。二、学习课文(一)文识了解结合注释,及学生预习,了解作者纪伯论。参考:纪·哈·纪伯论(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的两首。(二)初读感知1.范读(放录音,或师配乐朗诵)。学生在听读中感受散文诗优美的语言,感知诗中描绘的形象。2.练读(学生参照范读,自由练习朗读)。提示:(1)注意字音,节奏。(2)注意语调和情感。3.试读(学生试着朗诵,师生评价指导)4.理解形象(1)学生结合初读,感知海浪和雨的形象(同桌讨论)明确:海浪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雨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2)从诗中找出体现这两种形象的语句并简析。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评价点拨。(三)品读赏析1.品读(1)请两位同学(自觉)根据自己对待的领悟,有感情朗读。(师生听读评价)明确:有感情的读诗,一要把握常规朗读技巧。如:重音,节奏,语速等,二要结合诗的内容,把握住诗的感情基调,以确立语调。(2)配乐朗读,女声《浪之歌》音乐轻柔、舒缓。男声《雨之歌》,音乐可阳刚一点。2.赏析让学生结合品读,谈一谈这两首散文诗美在哪里。提示:可从诗的形象,语言,修辞方式的运用等角度(生交流互谈,然后展示)。明确:形象美:诗中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博爱者的形象,其既温柔多情,又执拗泼辣。“雨”被作者赋予了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正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语言美:这两首诗的语言都清新流畅如《浪之歌》中,写浪与海岸的相爱,描写的十分形象入情.如:“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海誓山盟,于是他把我紧搂抱在怀中;傍晚,我把恋爱的祷词歌吟,于是他将我亲吻。”表达美:这两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想象;作者想象中的海浪和雨水与自然物理相和谐,同时文中灵活地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可感。(四)读写链接在人的眼中自然万物都是有灵性的,花草树木,风雨雷电,无不展现着自己的情感,结合此文的学习,请选择一种事物,发挥自己的想象,赋予其情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之歌”为题,写一篇短小的散文诗(准备下课时语文实践活动交流)三、课堂小结诗人敏感而多情地体察平常的生活,激荡出心灵的鸣唱,展现了海浪和雨水的诗意形象。恰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当我们用心去观察和体验时,会发现寻常事物中有着太多的意蕴,以我手写我心,这就是作品,尽管稚嫩,却是个性自我的心灵之声。那时,生活也会因你的思考而更精彩、更充实。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组歌节选教学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