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科研课题《少儿武术教材的开发研究》工作报告德阳市教育科研课题《少儿武术教材的开发研究》是在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课程体系的新形势下,由德阳市教科所于2002年9月立项并直接管理,中江县教育局教研室参与管理指导,中江县大西街小学承担研究的课程改革研究课题。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其宗旨在于开发套路简短、结构严谨、动作舒展流畅、内容精炼、学生易于掌握、利于普及的少儿武术教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课题经过参研人员及专家指导人员的艰苦努力,扎实工作,已完成了各项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现将研究工作报告如下:第一阶段立项准备阶段我校从2001年3月起开始进行“少儿武术教材的开发研究”这个科研课题的立项准备工作。在对3—6年级学生的体育、武术及相关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就课题的可行性、科学性、实效性向市县教科所及有关专家请教,查阅和学习了大量文献、资料、征求了有关领导、家长、师生代表的意见,对课题进行反复论证,从而决定进行研究。2001年3月成立了课题实验研究领导小组,专家顾问小组和研究小组。课题领导小组由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黎能录任组长、副校长刘凡树、教研室主任李平、陶立新任副组长、组员有刘微、成季春、何志明。专家顾问组聘请了德阳市教科所副所长杨昌培、中江县教育局副局长吴艳、德阳市教科所体育研究员黄长伟、德阳市教科所理论研究员黄文跃、县文体局局长刘飞舟、县教研室主任李平、县武协主席黄海波、县科研室负责人叶青亮、县武协成员唐世元为顾问。确立了课题研究小组,由党支部书记、校长黎能录同志任组长,主研人员有何志明、刘凡树、陶立新、吴湘黔、刘微,参研人员有刘金兰、黄小娟、许艳、张桂楠、李俊华、文凤琼、李庆荣、夏盛平。同时确立了研究对象,制定了实验方案,并对学生进行了文化素质、身体素质进行了检测,对检测情况作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并存档。2001年8月我们将专项申请书送交县教研室、市教科所,并于2002年91月24日得到批准,立项为德阳市科研课题,从而使《少儿武术教材的开发研究》进入了具体实施阶段。第二阶段研究阶段一、开题工作:由于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及课题组的精心筹备,《少儿武术教材的开发研究》于2002年9月24日正式开题,开题时课题组邀请了德阳市教科所、县教育局、县进修校、教研室及兄弟市(县)教科所领导、专家杨昌培、吴艳、彭永跃、黄文跃、李林、李平、刘飞舟、叶青亮、王奉其、杨贵才、杨涛、黄海波、唐世元等出席开题报告会,使开题工作取得圆满成功。二、研究工作该课题研究时间为2001年9月至2004年3月,课题组认真分析了当前少儿武术教材缺乏,体育教师对武术认识片面,武术专业水平相对低下的实际,主研人员深入学习和领会课题精神,制定出课题组研究工作计划,召开了课题组会议,为了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作了广泛的宣传与调查,并学习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得出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开发套路简短,结构严谨、动作舒展流畅、内容精炼、学生易于掌握、利于普及的少儿武术教材。少儿武术教学规律的探讨和研究。武术教学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联系。研究方法与措施:1、我校在课题的研究实施中,把武术教育与本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校内3—6年级学生每周开设一堂少儿武术专业课,对3—6年级学生采用了行为研究法,实现了“概括问题——实施研究——解释结果——反馈——概括问题”的三个循环在实施的步骤中发现问题、鉴定问题。2、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大量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3、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建立了个人案例集。4、提出假设: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可以编写出适合小学生的少儿武术教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测定和统计,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5、通过反复实验,在实验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带有普遍意义的经验。课题组用了近两年的时间,通过反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