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的体育工作的任务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来完成的:一是体育活动(包括早操、体育课以及户外体育活动等常规锻炼方式);二是体育游戏。而幼儿的体育活动与体育游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相互包含的关系。二者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它们的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提高幼儿对身体锻炼的兴趣,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都是为了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让幼儿掌握各种基本动作的技能、技巧。而它们的区别则表现为在锻炼幼儿身体、促进身体各机能发展以及增进健康等方面的基点和侧重点不同。如果说体育活动是面向全体、照顾绝大多数幼儿能力水平而进行的锻炼身体大骨骼关节和大肌肉群机能的泛化健体活动,那么体育游戏则是注重个性张扬,允许自由发挥,不求一致发展的侧重锻炼幼儿小肌肉群以及身体局部机能和关节精细动作等幼儿健体活动;也就是说幼儿的体育活动是没有竞赛属性,因而不具有胜负输赢的特点,不需要经过太大的努力,不必花费太多的气力即可普遍达到健体的目的,而体育游戏则是更多的具有竞争色彩,幼儿通过努力可以不断达到更高的竞技水平,通过胜负的差异,体验成就感与荣誉感,在享受成功与胜利的愉悦的同时,不断增强和发展自信心,从而逐渐形成锐意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简而言之体育活动相对就只有普通锻炼的属性,而体育游戏除了锻炼之外,还具有趣味和竞技的属性。而从另一种层面上来看体育游戏则更像是能全面发展幼儿身心的综合课程,因此,对于体育游戏的设计与组织则应有一套独特的思路和办法来跟进实施。一、教育形式多样化,让幼儿充分体验体育游戏活动的快乐。《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该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为此,我们将“以集体活动为主”的传统的体育活动方式,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采取了多样化的组织形式,例如在《跳绳》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跳绳,让幼儿自由选择后分散玩,教师观察幼儿的玩法,在分散活动中幼儿非常的有创意,想出了许多的玩跳绳的方法,有二人摇绳,一人或多人跳的,有一人跳的,有一人跳前面带一人或前后各带一人的各种跳法。以一人独跳变化最多,有双脚跳、单脚跳、迈门坎、麻花阵、旋风、倒抡绳、跑跳、蹲跳等花样。当幼儿尽情的玩耍后,我们让玩得有特点的幼儿来介绍玩法,组织集体幼儿进行练习,或将好的方法告诉幼儿,引导他们自己进行练习。来自幼儿的东西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所以在组织活动时,不要让孩子在教师预设的活动中随着老师转,而应立足于幼儿与材料本身,大胆地放手,教师做活动中的协助者,总结者。二、活动材料灵活多变满足幼儿的需要。在游戏中,体育活动是幼儿最为喜欢的运动,儿童游戏的玩具,都是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大自然之中,是自然的材料及半成品,如:水、沙、石、泥、废油漆桶等。这些材料物美价廉,许多是不需要花一分钱的。由于它们没有固定的形式,不具体代表某一物体,儿童在游戏时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随意地将材料加以创造想象。如:把一小截残缺的木头当小手枪,玩打枪游戏;用破布、铜钱作成“毽子”踢;用块残瓦片“跳瓦房”等。有一些儿童游戏本身不需要玩具,如:“顶腿”、“单腿蹦”、“捉迷藏”、“背人”、“木偶人”等,都是利用儿童的肢体徒手进行的。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满足不同的需要,并不是指一味地增添运动材料,或一次性地提供多种材料,儿童游戏随地可寻的玩具材料,既能节省财力,又能使儿童感到其乐无穷,既满足了儿童娱乐的需求,也促进了儿童自然天性的发展,这是利用现代成型玩具进行游戏所不能替代的。三、游戏情境中主动探索,让幼儿充分体验体育游戏的快乐。体育游戏是幼儿体育活动中重要的一部分,它的情节有趣,形式活泼多样,适合幼儿生理心理特点,易于激发幼儿积极探索和参与的兴趣和愿望。所以,在组织幼儿体育游戏时,我们常通过各种游戏形式,或赋予它情节,或营造竞争氛围,使运动器具和材料“活”起来,使孩子们从“模仿学习”走向“探索学习”,从“被动运动”走向“主动运动”。例如在玩夹包跳时,我们采用了一个小兔采蘑菇的游戏,让幼儿模仿小兔,一边念念儿歌,一边练习夹物并脚跳,幼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