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破裂【病理】按病理解剖及损伤的范围,脾脏破裂可分为中央型破裂(脾实质的深部)、被膜下破裂(脾实质周边部分)。真性破裂(破损累及被膜)三种。前两种因被膜完整,出血量受到限制,故临床上无明显内出血征象而不易被发现。如未被发现,形成血肿而自行吸收,但在某些微弱外力的影响下,导致严重的后果尤其是被膜下血肿。临床所见的脾破裂,以真性破裂多见,约占85%,破裂发生脏面,邻近脾门者,有撕裂脾蒂的可能,若出血量很大,患者可迅速发生休克,甚至可能因未及时抢救致死亡。【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1)腹腔内出血:面色苍白、脉率加快,严重时脉搏微弱,血压不稳,包膜下出血可表现为腹部肿块。(2)出血性休克:皮肤粘膜明显发绀、四肢厥冷、出冷汗、血压进行性下降、相继出现血压测不出,尿少或无尿等休克症状。(3)血性腹膜炎所致的腹膜刺激症多不明显,腹痛一般兵不严重。2.辅助检查(1)腹部超声(2)CT检查(3)实验室检查:红细胞、血红蛋白与血细胞比容下降,表示有大量失血。(4)诊断性腹腔穿刺:阳性率可达90%以上,如果抽到不凝血,提示有内出血。【治疗】治疗处理原则是“抢救生命第一,保脾第二”。在不影响抢救生命的前提下,才考虑尽量保留脾脏。1.无休克或容易纠正的一过性休克,腹部超声或CT检查证实脾脏裂伤比较局限、表浅,并且无其他腹腔脏器合并者,可不手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腹部体征、血细胞比容等的变化。若病例选择掌握得当,非手术治疗成功率可达80%以上,且小儿的成功率明显高于成年人。2.观察中如果发现继续出血即48小时内需输血>1200ml或有其他器官损伤,应立即手术治疗。不符合非手术治疗条件的伤者,应尽快行剖腹探查,彻底明查伤情,尽可能保脾。若脾中心部破碎,脾门撕裂或有大量失活组织,多发伤情况严重者,呈病理性肿大的脾发生破裂者需行脾切除。【主要护理问题】1.潜在并发症失血性休克2.体液不足与脾损伤致腹腔内出血、渗出有关。3.疼痛与脾损伤有关。4.焦虑,恐惧与意外脾创伤的刺激、出血的视觉刺激等有关【护理目标】1.患者未发生并发症或并发症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2.患者体液平衡能得到维持3.患者腹部疼痛缓解或减轻4.患者焦虑,恐惧程度达到减轻或缓解【术前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1)首先处理危机生命的情况如大出血等,对已发生休克者应迅速建立畅通的静脉通道,及时输液,必要时输血。(2)定时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3)观察腹部体征的情况,注意有无腹腔内出血症状和腹膜炎的症状,有无移动性浊音等。(4)血常规:疑有内出血的,需动态了解红细胞、血红蛋白与血细胞比容的变化。(5)其他:必要时重复行诊断性腹腔穿刺、B超等检查。(6)观察期间需注意:不随意搬动患者,以免加重伤情;在诊断未明前不注射止痛剂。2.体位与休息若病情稳定,可取半卧位,避免过多活动,以防肝、脾包膜下血肿破裂发生大出血。3.禁食禁食期间需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并记录出入量。为预防感染,可应用抗衡素。4.胃肠减压若需行胃肠减压者,应并按胃肠减压护理常规护理。如保持胃管通畅,勿折叠,扭曲,及时倾倒胃液,保持有效负压。妥善固定,告知患者胃管的重要性,观察并记录胃液的形状、颜色和量。5.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关心患者,想患者解释脾损伤后的相关的医疗和护理,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鼓励患者家属和朋友给予关心和支持。6.完善术前准备如果决定手术,应尽快完成手术准备,除常规准备外,还应做好交叉配血,安置尿管等准备。【术后护理措施】1.卧位患者术毕回病房后,全麻未清醒者头偏向一侧,预防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全麻清醒后改低半卧位,持硬麻患者平卧6小时,并鼓励患者多翻身,多活动,翻身动作要轻柔。2.禁食术后继续胃肠减压、禁食,肠蠕动恢复后,拔除胃管,逐步恢复饮食,从流质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在禁食期间应做好基础护理,如口腔护理,雾化吸入,每日2次,指导正确深呼吸的方法、锻炼肺功能。安置胃管期间应按胃肠减压的护理常规护理。3.补液及营养支持根据医嘱,合理补充水,电解质,维生素及蛋白质,必要时输血等,以维持术后机体高代谢及修复的需要,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