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阳光新政--淮安市“126”信访工作模式的经验与启示人江山;李金平;周岭峰;梁同景;郎跃明;张春建【期刊名称】《唯实》【年(卷),期】2013(000)001【总页数】3页(P62-64)【作者】人江山;李金平;周岭峰;梁同景;郎跃明;张春建【作者单位】中共淮安市委办公室市委研究室;中共淮安市委办公室市委研究室;中共淮安市委办公室市委研究室;中共淮安市委办公室市委研究室;中共淮安市委办公室市委研究室;中共淮安市委办公室市委研究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共淮安市委办公室市委研究室近年来,淮安市依托“阳光信访”综合服务管理系统,有机融合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和电子网络信访服务中心,精心构建全方位、立体式“126”信访工作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淮安特色的信访工作新路子。这一模式已经成为淮安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重要法宝”,全市信访形势平稳有序,连续多年成为全省去京赴省上访较少市之一,“126”信访工作模式还荣获了2011年全省信访制度创新唯一的特等奖。“1”是一个网络平台,即阳光信访综合服务管理系统。2007年,淮安在全国率先自主研发了集“投诉、查询、服务、监督、分析、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阳光信访”综合服务管理系统,将信访工作带入互联网时代,也是“126”新模式运行的中枢系统。“2”是两个中心,即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和电子网络信访服务中心。淮安市通过阳光信访综合服务管理系统,实现“两个中心”并轨运行、互为补充,构成“信、访、网、电”四位一体的平台,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经济的信访渠道。“6”是六项全方位服务功能,即依托阳光信访管理系统和两个终端服务中心,打造全方位受理投诉、便民查询、主动反馈、征集建议、了解民情、监督管理等六大服务功能,实现信访工作网络化、流程化。“126”信访工作新模式融传统信访与网络信访于一体,不仅是信访工作手段的创新,更是一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面革新。推进终端全覆盖,构建“网络化”信访工作新体系。淮安在全市各级各部门广布工作终端、健全网络系统,全市8个县(区)、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147个乡镇(街道)和400多个职能部门全部纳入“阳光信访”系统,形成了纵向到底的“金字塔”型网络构架和横向到边的“田”字型运转格局。在信访网络全覆盖的基础上,通过设定信访工作电子流程,实现了信访工作“精细化分工、流程化运行、规范化推进”。推进资源进中心,构建“一站式”信访服务新平台。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和电子网络信访服务中心,是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联系的“中枢”。淮安围绕把“两个中心”建设成为群众反映问题“首选地”、问题处理“终结地”的目标,全面推进“四进四有”,即领导干部、职能部门、信访业务、受理终端进中心,有功能完善的接待场所、有爱岗敬业的专职人员、有健全完备的工作制度、有规范齐全的资料台账,实现“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一站式接待,就是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在中心进行联合接待,解决群众东奔西跑、有关部门推来推去的问题;一条龙办理,就是从信访事项的提出、受理、办理、督办到回复等各个环节都在中心完成,形成工作链条;一揽子解决,就是对应该解决的问题,无论涉及到一个还是多个部门,无论情节简单还是复杂,都能在中心实现“件件有着落,案案有结果,事事有回音”。推进制度再设计,构建“长效化”信访工作新机制。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淮安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将近年来信访工作的经验做法、创新举措固化为制度,形成了职责明确、执行有力、公开透明、运转高效的新机制。重点完善诉求表达机制,无论是通过哪种信访途径反映的事项,都会在第一时间进入“阳光信访”系统进行扎口办理;完善矛盾发现机制,在网上信访系统中增加矛盾纠纷在线排查功能,将信访工作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层面、每个角落,为超前化解信访隐患提供动态信息;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对所有信访事项办理情况实行分类识别、实时监测、滚动跟踪,信访人可以查询结果、提出质询、进行投诉,信访部门根据“红、黄、绿”灯分类提示及时进行催办督办,纪检部门驻信访督查监察室对逾期不办的信访事项进行追踪问责,党政领导在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