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条中学习题精选年级推荐教师分类高三郭梁芳学科时间语文11月26日高考考点——诗歌鉴赏中的托物言志选题理由:在诗歌鉴赏训练中,学生普遍感觉看不懂诗歌。这要求我们对诗歌进行简单的题材归类,并根据同一题材诗歌的共同特征进行专项训练。托物言志诗是常见诗歌题材之一。在此选择三首诗歌,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关注托物言志诗的特征、设题类型及答题方法。三首诗内容经典,设题难度由浅入深,利于学生理解掌握。题一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1)这首诗写了几种画眉鸟?是怎样写画眉鸟的?(4分)(2)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题二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题三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注:此诗是诗人任侍御史时,因上书论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狱后所作。?秋天?囚徒?指蝉试分析诗中“蝉”的形象。请分析诗中蝉的形象。参考答案:题一(1)【答案】这首诗写了两种画眉鸟,一是林中的,一是笼中的。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画眉鸟。前者在林中“随意移”、“自在啼”,自由自在;后者锁于金笼之中,完全没有自由。(2)【答案】这首诗借鸟咏怀,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之情和对束缚个性、窒息性灵的憎恶之意。[解析]本篇借咏画眉以抒发自己的性灵。前两句写景:画眉鸟千啼百啭,一高一低舞姿翩翩,使得嫣红姹紫的山花更是赏心悦目。后两句抒情:看到那些关在笼里的鸟儿,真羡慕飞啭在林间的画眉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这里也要了解的是,作者欧阳修此时因在朝中受到排挤而被贬到滁州,写作此诗的心情也就可知了。写画眉实是写自己,画眉鸟的百啭千声的表达的是归隐山林、不受羁绊的心曲。看山花烂漫、叶木葱笼,管什么金带紫袍;无限的欣喜快慰如山间清流泻出,洗尽俗尘,只余下悦耳的音韵流转。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题二(1)[答案]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解析]此小题两问,第一问要求从全诗穷尽筛选素蝶的全部动态,关键是要表述全面,不可漏掉一个。第二问问得含糊,像是在问表现手法,但第2小题明确问了表现手法,因此,第1小题第二问必须紧扣“描写”这个表现手法,结合具体的描写情形来作答。注意审题,特别要留心题干中的核心词。(2)[答案]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解析]第2小题共两问,第一问要求回答诗的主旨。其一般表述方式为:通过„„表现了„„。答此类题时,必须结合作者,结合注释,透过诗句的表层义理解其深层含义。第二问只明确地问此诗的表现手法的名称,考生要立足全诗选择最重要的表现手法来作答,而不宜盲目地堆砌多种表现手法。这类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诗中的“蝉”即是作者的自况。前两联点明因蝉声而触发的满腹忧思。想想自己仕途坎坷,屡遭困厄,今又陷于冤狱,未老先衰,怎能禁得住这寒蝉的哀鸣!颈联即切合秋蝉的处境,又是诗人不幸遭遇的真实写照。尾联“高洁”二字,是“居高食洁”的蝉性的浓缩。这两句将所咏之蝉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直接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蒙冤不白的悲愤之情。题三[答案](1)该诗展现了蝉吸风饮露、行为高洁的形象;(2)露重、风多难进易沉等词表明蝉餐风饮露,体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