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p29-31第(6)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探究,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推理、概括等能力。3.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的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的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教学难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学准备课件、小正方体、长方体模具第(6)课时教学预设设计意图一、研学1.谈话导入2.课件出示各种长方体形状的物体。3.学生说说对长方体的认识。预设1: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预设2:长方体的长宽高预设3:长方体表面积和总棱长的计算方法。师小结并引出课题:大家已经知道了长方体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以及长方体表面积和总棱长的计算方法。那你们还想研究长方体的什么?(体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板书:长方体的体积)4.学生说说研究长方体体积的方法。预设1:用体积单位去摆一摆5.小组合作探究(1)组内讨论,确定研究方案。(2)根据自己小组的方案动手操作,并记录主要的操作步骤。(3)得出结论:长方体的体积=设计意图: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生活的实例中挖掘数学信息及发现数学问题。设计意图:让小组成员登台展示,讲解思路,其他组可以进行补充和质疑,只要有想法,都给予不同的鼓励与表扬。这样极大的激发师巡视指导(小组合作时间控制在6分钟里面)二、展学1.小组汇报(请2个人,一个说,一个操作或展示)第一组汇报,其他组进行补充或质疑。请生再说一说第一组的研究过程,生边说师边板书请不同摆法的小组汇报。问:与第一组的相比,有什么不一样?(摆满,不摆满)师:你们觉得哪种方便?为什么?(只要在长摆满就知道一排的个数,宽摆满就知道排数,高摆满就知道层数)师小结(边课件出示):刚刚同学们都想到了用小正方体去摆一摆的方法,先摆一排,再摆几排,一排个数乘排数就是一层小正方体的个数,再摆几层,一层小正方体的个数乘层数就是所有小正方体的个数,也就是长方体的体积,一排有几个,长就是几厘米,摆几排,宽就是几厘米,摆几层,高就是几厘米,所以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2.师教学字母公式V=abh3.引出正方体体积公式(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学生说说想法。教学字母公式(V=a·a·a=a3读作:a的立方)三、固学1.专项练习(计算下面图形的体积)师: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接下来我们就可以运用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课件出示:第一个图形体积,生口答,师板书完整的计算过程。第二、三个图形生独立完成。生汇报交流,其他学生进行补充。2.基本练习师:看来这几道题太简单了,难不倒大家,接下来要增加难度了。(1)填一填,选一选了学生的表现欲望。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从形象的图到抽象的式,层层递进,抽丝剥茧。感受“一一对应”数学思想方法。发现“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的基本规律。设计意图:教师以闯关训练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既紧扣本节知识内容,又让所有孩子都能课件出示:这个图形的占地面积是多少?生口答,并说说计算方法。师提问引导占地面积就是底面积。老师给出一个物体的长是5cm,宽是2cm,高是5cm,先让学生想象一下是怎么样的长方体,再课件出示。现在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出示三个选项)①5×2×5=50②10×5=50③5×2×1=10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②也可以?引出长方体的体积还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公式表示是:V=sh(板书:V=sh)高增加2厘米呢?长方体体积增加了多少?怎么计算?师小结:像这样的长方体体积我们就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2)解决问题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师小结:看来我们所谓的底面积不一定是底面的面积,任何一面都可以看作底面积。(4)猜一猜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礼物,它的体积是12立方分米,你能猜一猜它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吗?生猜,师揭晓答案,并给与奖品奖励。生再猜会是生活中的什么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