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这幅图描绘了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前,地主向农奴收欠租的情景。从图中可以看到,农民破旧的茅草房间;一位交不起租的妇女正跪在地上,乞求地主稍微宽限些时日;冷酷的地主毫不理睬她的乞求,指着农妇身后的那头耕牛,准备让人将牛拉走。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背景俄皇亚历山大二世(现藏于意大利的米拉马雷城)亚历山大二世于1855—1881年在位。他在位期间,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废除农奴制已势在必行。为了阻止革命的爆发,亚历山大二世在尽量维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于1861年签署了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从此,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俄国沙皇的改革•1、经济条件[材料分析]“一战”前,垄断组织已分布于各工业部门,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1902年成立的金属销售辛迪加掌握了全国冶金工业资本的70%,1904年成立的顿涅茨煤炭销售辛迪加控制了俄国南部煤产量的75%,12家银行控制了全国银行资本的8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已经具备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背景•1、经济条件•(1)俄国已具备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材料分析]1913年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石油产量只及美国的27.1%;俄国的人均收入只及美国的1/7,英国的1/5。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有封建剥削形式。1901年,西欧资本家向俄国工业和银行投资,控制了俄国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工业的发展水平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里是相对落后的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背景•1、经济条件•(1)俄国已具备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2)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穷人在施粥棚内勉强果腹上流社会举行的豪华酒宴世纪之交的俄国农民生活十分贫苦。在1861年获得解放后,农民们被迫为耕种的土地支付捐税。加上人口的增加、高额的地租和频繁的饥荒,农民的生活条件更加恶化。营业税简直成了令人窒息的重负。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特别严重,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小时,但工资低微(1910年俄国工人的工资相当于美国工人工资的1/3)[材料分析]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背景•1、经济条件•(1)俄国已具备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2)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2、社会矛盾尖锐[材料分析]1914年的东普鲁士之战,俄军伤亡25万人之多;1915年的春夏大战中,俄军更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伤亡和被俘的人员超过了170万。1916年底,前线俄国装备困难,有20多万士兵连步枪都没有。1917年,全国男性劳动力中已有1500万人(近一半)被强迫入伍,使得农田荒芜、交通不畅,造成粮食供应紧张,饥饿席卷全国,首都彼得格勒的存粮只够维持一个月。“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列宁曾说。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尼古拉二世(1868—1918),俄国沙皇。他在位期间,不断对外发动战争,与法、英两国结成“三国协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自任俄军总司令,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被处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俄国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和他家人合影(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俄国战争期间食品供应不足,图为排队购买面包的队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俄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沙皇俄国的落后与腐朽充分暴露了出来,加深了人民群众的痛苦和不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群众游行示威返回返回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俄国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背景•1、经济条件•(1)俄国已具备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2)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2、社会矛盾尖锐•3、“一战”加剧了矛盾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背景•1、经济条件•2、社会矛盾尖锐•3、“一战”加剧了矛盾•4、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成熟•无产阶级深受压迫,又相对集中,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列宁)•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比较容易结成工农联盟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必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二、帝国大厦的坍塌-----十月革命进程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四月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