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共同进化•资料1:达尔文发现一种兰花长着细长的花矩,花矩的顶端贮存着花蜜,可以为传粉的昆虫提供食物。他认为这种花的形成绝不是偶然的,肯定存在这样的昆虫,它们生有同样细长的吸管似的口器,可以从花矩中吸到花蜜。否则这种花就不能很好地完成传粉,这一物种也就不可能存在。50年后,研究人员发现了这样的蛾类昆虫。共同进化•资料2: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进行研究时发现,东岸的羚羊群的奔跑速度比西岸的羚羊每分钟竟快13米。为何差距如此之大?•经过观察和科学实验,动物学家终于明白,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它们附近有一个狼群,生存时时处于危险之中。•捕食者的存在是不是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呢?共同进化共同进化•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而且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所谓的“精明的捕食者”策略。•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也是相互影响的。共同进化•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现象。•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形成了千姿百态的物种,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的个体数量多,个体之间的差异大,构成基因库的基因种类多。•物种多样性——地球上已经被人类记录的物种约有200万种左右。估计现在全世界生存着约500~1000万种生物,许多还没有被人类所发现。•生态系统多样性——不同物种需要不同的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条件。生物的进化历程•1、最早的生物化石是距今35亿年前的古细菌化石。•2、在距今35~15亿年前,地球上的生物主要是海洋中的种数不多的蓝藻和细菌,都是原核生物。•3、在距约今15亿年前,真核生物出现,出现了有性生殖,生物实现了基因的重组,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生物的进化历程•4、在距今约5.7~5.0亿年前的寒武纪,海洋中有大量的无脊椎动物物种爆发迅速形成,这就是著名的寒武纪大爆发。大量的动物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第三极——消费者,使生态系统更加复杂,也促进了植物的进化。生物的进化历程•5、大约在距今4亿年前,一些海洋植物开始适应陆地生活,形成原始的陆生植物,主要是蕨类植物。随后才出现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原始的两栖类。•6、生物的登陆改变着陆地的环境,陆地上复杂的环境又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先后扮演生产者的主角,鸟类、哺乳类等成为地球占优势的动物类群,逐渐形成复杂多样的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仔细观察左图,讨论以下问题。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哪一类生物?它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厌氧的单细胞生物,它们生活在海洋中•2、多细胞生物大约是什么时期出现的?它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在寒武纪出现的,它们生活在海洋中。•3、最早登陆的生物是植物还是动物?为什么?•是植物,否则动物登陆后就会饿死。生物多样性的形成•4、同今天你所看到的地球相比,寒武纪时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有什么特点?•当时陆地上还是一片荒芜,生物都生活在海洋中。•5、恐龙是什么时候绝灭的?物种绝灭对生物多样性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恐龙是在中生代后期绝灭的。物种绝灭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复杂的。恐龙的绝灭有利于哺乳动物的繁盛。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还存在争论:•1、有人主张,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2、但更多的学者认为,基因突变并不是都是中性的,有些基因突变反映在个体的性状上,与环境相适应的程度有差异,因此,不能否认自然选择的作用。•关于物种的形成是否是渐变也还存在着争。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本观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3、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