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天气和气温[课前预习]1.什么是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2.如何测量气温?[教学目标]1、理解天气的概念。2、知道什么是气温,以及测量和度量气温的常用仪器和方法。3、学会测量气温。4、了解气温与人们的生活和其它生物的关系。[教学重难点]重点: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掌握气温的观测。难点:探究为什么气象观测中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里,有关百叶箱的相关知识。[教学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谚语—燕子低飞蛇过道,蚂蚁搬家蛤蟆叫,大雨不久就来到。思考:你注意过吗,在什么情况下蜻蜓会飞得很低?蚂蚁搬家又预示着什么?学生回答:气压低、湿度大的天气下,蜻蜓因翅膀变软而飞得很低,天要下雨了。蚂蚁搬家往往预示着天气要变坏,要下大雨,地面要积水了。师:可见,许多动物的行为都与天气变化有密切的关系。那么天气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一、天气是什么师:天气是由哪些要素组成的呢?什么叫做天气?先请大家看一则天气预报(语音):今天傍晚到后天,晴到多云;明天早晨最低气温(13—15)0C;今天早晨最低气温13.90C;明天白天最高气温(25—27)0C;今天白天最高气温280C。明天森林火险5级,极易引起火灾,林区禁止一切野外用火。沿海大风警报:北到东北风5-6级,阵风7级;明天6级阵风,7-8级。生:对此次天气预报的信息进行筛选、分类。白天到夜间:晴转多云,午后有短时间阵雨;风向:偏北;风力:2级,午后加大到3-4级气温:最高32℃,最低26℃相对湿度:最大80%,最小55%问:从这则天气预报中,我们可以看出组成天气的要素都有哪些?生答:气温、风、湿度、降水等要素。概念提出: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如:刮风、下雨、雷电等都是天气现象。(重点强调:天气反映的是短时间内的大气综合状况)[讨论]下列词语中哪些是描述天气的?阴转多云冬暖夏凉晴空万里和风细雨终年高温冬雨夏干秋高气爽雷电交加风和日丽飞沙走石风雪交加风起云涌[补充]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如:北京的气候特征是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和降水。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其中的一个要素——气温。二、气温1、气温的含义:空气的温度称为气温。它是描述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的;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2、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3、我国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摄氏度(℃)[分类]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金属温度计等;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复习回忆]液体温度计的结构和制造原理[思考]为什么要把气象预报中的温度计放在百叶箱中呢?[探究实验1]用温度计分别测量百叶箱内和百叶箱外的气温。时间上午中午下午晚上温度(百叶箱内)温度(百叶箱外)据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1)百叶箱内的气温比箱外低;(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比较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思考]由图中,我们还看到百叶箱以及百叶箱中温度计的放置也是有要求的。思考以下问题:1、百叶箱放置在一块开阔的草坪上,为什么要放在离地大约1.5-2米的高度?(这个高度空气稳定,并且人类活动都在这一高度,更具有实用价值。)2、百叶箱的门朝向哪个方向开着?为什么?(朝北方开着,防止观测时太阳直射箱内的温度计)3、百叶箱为什么要漆成白色?(能较好地反射太阳光)4、百叶箱中的温度计是如何放置的?为什么不是竖直放置?(横着放;为了避免重力的影响)[探究实验2]探究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大概出现在什么时间。实验结论:一般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想一想]这是为什么?——与太阳辐射和大地散热有关。4、气温与人类生活和其它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结合图2-10)。(1)人类的生活方面: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气温是22℃,气温在35℃或35℃以上人就感觉炎热,气温在0℃下人就感觉到寒冷。(2)人类的生产方面:春播、夏收;冬季作物的防冻;农作物有各自最适宜的生长温度;(3)生物的行为:狗在高温时的表现;青蛙和蛇的冬眠等。[讨论]1、夏天来临时,家里常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