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电压电阻第七章欧姆定律●单元复习目的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概括本章内容2.知道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会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变阻器;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掌握欧姆定律3.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创新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根据已有的知识猜测未知的知识。2.经历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并掌握实验的思路、方法。3.能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估,找到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事物并能设计实验方案证实自己的猜测。2.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形成严谨的科学精神。●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欧姆定律的应用和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电阻的关系。●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授课时间:4月23日一、基础知识(一)电压1.电压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源的作用就是给用电器两端提供电压。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电压用U表示。电压的单位:伏特(V),1kV=1000V,1V=1000mV常见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照明电路的电压的220V,安全电路的电压36V。2.怎样连接电压表电压的大小用电压表测量。电压表的连接:a电压表要与被测量的元件相并联;b应该使标有“—”号的接线柱靠近电源的负极,另一个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c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测量时,必须明确电压表的量程,若被测电压小于15V,可以用最大测量值为15V的量程,若被测电压小于3V,为提高计数的准确性,可以用最大测量值为3V的量程,若被测电流大于15V,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3.怎样在电压表上读数①确定电压表的量程:实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V和0—15V。读数时,必须明确电压表的量程。②确定电压表的分度值,根据电压表的量程确定分度值,即每小格的电压值。(二)研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1.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的电压之和。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2.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并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的电压。并联电路干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的电压。(三)电阻1.电阻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符号:R。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电阻的单位:欧姆(Ω)、千欧(KΩ)、兆欧(MΩ)。1MΩ=1000KΩ1KΩ=1000Ω。电阻器:电子技术中常用到的,具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也叫定值电阻,简称电阻。符号:2.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导线越长,电阻越大。导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四)变阻器1.变阻器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瓷筒、线圈、滑片、金属棒、接线柱。滑动变阻器变阻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某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1.5A”字样,50Ω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或变阻范围为0-50Ω。1.5A表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5A。2.变阻器的作用①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②保护电路。(五)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六)欧姆定律及其应用1.欧姆定律①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②数学表达式:I=U/R(符号的意义及单位:I—电流—A,U—电压—V,R—电阻—Ω)。2.电阻的串联与并联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它等于各分电阻的阻值之和;并联电阻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阻值的倒数之和。(七)测量小灯泡的电阻1.方法: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2.原理:I=U/R。3.注意事项:电路闭合之前要把变阻器调到使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的位置。4.伏安法: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定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八)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