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名称】铁路立体交叉及平交道防护设施设置标准与费用分担规则【颁布部门】【颁布时间】1996-06-15【效力属性】已修正【正文】铁路立体交叉及平交道防护设施设置标准与费用分担规则第1条本规则依铁路法第十四条及第七十四条规定订定之。第2条铁路与道路相交处设置立体交叉时,其规划、设计及施工单位依左列规定:一道路经由铁路下方穿越者,其地下道主体及引道工程由各该道路主管机关办理。二道路经由现有铁路上方跨越者,依道路系统分别由各该道路主管机关办理。前项相关设计书图应送铁路机构审核后施工,并由铁路机构派员协助监工。第3条铁路与道路相交处设置平交道时,其设计施工由铁路机构办理。第4条铁路平交道之新设、变更或废止,由铁路机构会同有关机关根据实际状况查定后实施,并报其主管机关备查。第5条铁路平交道之交通量,由铁路机构就每日通过该平交道之铁路列车、调车、道路车辆数及行人数每年至少举办调查一次,必要时得随时调查之。第6条新设铁路与现有道路或新设道路与现有铁路相交处设置立体交叉。但有左列情事之一者,于微得各该主管机构同意后,得设置平交道:一临时性之相交处所,并于原因消失后即可折除者。二铁路临港支线,特种支线或专用侧线与邻接港埠,军事基地或公私营业事机构地区相交之道路,不宜设置立体交叉者。三通过铁路之道路,平均每日换算小型车交通量与每日铁路列车次数之乘积值低于四○、○○○者,其换算小型交通量之换算标准如左表:四受地形限制不能兴建立体交叉或设置立体交叉所需费用超过通过受益,并均可采用他法代替管制者。(备注:表格请参阅中华民国现行法规汇编八十三年五月版(二五)16031页)第7条现有铁路平交道除有前条各款情事者外,应视其重要性改建立体交叉,其优先次序如左:一电化铁路区间,其相关道路系统间可建立体交叉者。二道路快车道在四车道以上或其道路宽度在二十四公尺以上者。三铁路平交道处道路平均每日换算小型车交通量与每日铁路列车次数之乘积值超过四○、○○○以上者。四都市计划道路宽度在十八公尺以上者。五道路宽度在十八公尺以下,可兴建供慢车或小型车通行之地下道者。六其他认为有特别需要者。铁路平交道改建为立体交叉时,应同时设置人行道与慢车道,立体交叉完成后,原有铁路平交道应予封闭。第8条铁路与道路相交处立体交叉之构建型式及设计标准,由铁路机构与道路主管机关商定之。第9条通过铁路平交道每日交通量之换算,达到左表规定之标准者,为第一种铁路平交道:一行人:单位,人;数量,一;换算日,一。二脚踏车:单位,辆;数量,一;换算日,二。三人兽力车:单位,辆;数量,一;换算日,三。四机器脚踏车:单位,辆;数量,一;换算日,八。五小型汽车:单位,辆;数量,一;换算日,十四。六大型汽车:单位,辆;数量,一;换算日,二十一。前项表内之了望距离应由距外侧轨道中心五公尺处侧定,其交通量换算依左表之换算率计算之。(备注:表格请参阅中华民国现行法规汇编八十三年五月版(二五)16033页)第10条合于前条规定之标准,连续六小时以上无列车通过者,得设第二种铁路平交道。第11条合于第九条规定之标准,在道路交通尖峰小时通过列车次数三十次以下,并符合左列规定者,得设第三种铁路平交道:一铁路平交道跨越正线在四线以下者。二自动警报器之闪光灯视距在四十公尺以上者。三警报时间在三十秒钟以上者。前项第二款自动警报器之闪光视距,如因铁路平交道前后地势之限制,汽车不能快速通过者,铁路机构得按其速度酌将视距缩短之。第12条未达第九条规定之标准者,为第四种铁路平交道。轨距为一、○六七公尺者距隧道口及桥梁两端八○○公尺内不得设置。轨距未达一、○六七公尺者,得视实际行车业务情形,由铁路机构规定之。第13条第四种铁路平交道之了望距离依左表规定。但因地形或环境所限,不能达到表列了望距离标准时,应将平交道予以升等。(备注:表格请参阅中华民国现行法规汇编八十三年五月版(二五)16036页)第14条铁路平交道除依规定设置标志外,其设施及防护,依左列规定:一第一种铁路平交道:设遮断器及警报装置,并应昼夜派看栅工驻守。二第二种铁路平交道:设遮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