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次公先生应用附子的学术渊源与临床经验邢斌施红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铁路医院中医科(上海200072)摘要:章次公先生临床广泛应用附子,这与他的学术渊源有关。章氏通过发皇古义、广涉历代各家医集旁及西学以融汇新知,并经过大量临床实践,而获得应用附子的宝贵经验。并介绍运用附子治疗温热病、痛证、血证、失眠的临证经验。关键词:章次公;附子;学术渊源;临证经验中图分类号:R28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61X(2003)02-0021-03[作者简介]邢斌(1975-),男,上海人,硕士,主要从事中医内科理论与临床工作。章次公(1903—1959),江苏丹徒人,著名中医学家。1999年其门人将章次公遗著和医案汇编成《章次公医术经验集》一书。笔者在认真学习中发现章氏在许多病案中都应用附子,能发皇古义,融会新知,颇具胆识,独树一帜。对此作一系统研究,将有益于现代中医临床,故不揣浅陋作探析如下。《章次公医术经验集》共收录医案726则,诊次1047次,其中运用附子的医案有144则,177诊次,分别占1918%和1619%。医案分内科、妇科、儿科、外科,共设56个门类,而附子涉及四科34个门类,占5916%。通过上述统计可以看出章氏应用附子涉及病种之广,临证得心应手,确有丰富的经验(以下引用资料均出自《章次公医术经验集》)。1学术渊源章氏曾言:“为医者,仲景之书固不可不读,而于历代各家医集,晚近中外科技书籍,以及其他小说笔记之类,凡有关医道者,胥应浏览。识见广邃,而后临床辨证论治,自可左右逢源,得心应手。”(416页)笔者以为章氏之所以善用附子正是与他广涉群书,发皇古义,旁及西学,融汇新知的治学精神分不开的。1.1承仲景古训若论古代医家中善用附子者,当首推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分别有方剂114首、205首,而用附子的方剂分别有23首、26首,且几乎涉及附子各方面的效用。章氏师从经方大家曹颖甫先生,对仲景之书有深入研究。章氏医案中颇多应用经方而获效者,如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逆汤、桂枝加附子汤、黄土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真武汤、附子粳米汤、肾气丸、大黄附子汤、乌梅丸、薏苡附子败酱散等含附子的方剂均可在医案中见到。并明确说明是师法仲景的。如儿科泄痢门李大弟案,按语云:“仲景乌梅丸能治久痢”。(381页)外科阑尾炎、腹膜炎门孙男案按语云:“仲景治肠痈,用大黄牡丹皮汤治急性者,薏苡附子败酱散治慢性者。病者为慢性者,复入当归赤小豆汤。”(403页)1.2集各家精华章氏对唐代《千金要方》深有研究,而该书温脾汤为其常用之方。考《千金要方》温脾汤有4首,除《千金要方》卷十八温脾汤系由甘草、大枣组成外,其余3首均是温下之方。药物组成也大同小异,都是大黄配附子,主要适应证分别是:下见赤白,连年不止,霍乱,脾胃冷实不消;积久冷热赤白痢;腹痛脐下绞结,绕脐不止。章氏总结《千金》温脾汤的适应证为3条:“营养不良,脉沉细,一也;病后之便秘多日,二也;目的临时通便二次者,三也。”关于“营养不良,脉沉细,”因章案中没有体现,无法考察,至于第2、第3条,或久病伤阳或素体脾阳不足而致便秘,故用温脾汤振奋阳气,攻逐冷积,如便秘门高女案(292页)即是。而章案中更多的则是用温脾汤治疗痢疾。如痢疾门卢男案(277页)、谷弟案(278页)、杨男案(278页)。章氏解释温脾汤温下法的作用言简意第17卷第2期2003年6月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ACTAUNIVERSITATISTRADITIONISMEDICALISSINENSISPHARMACOLOGIAEQUESHANGHAIVOL.17NO.2June.,2003©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赅:“温者,镇其痛;下者,去其肠所积。”(277页)章氏临证中对张景岳、冯楚瞻温补学说亦颇有采撷。如温热门陈男案,感受温邪,缠绵时日,正气更伤,而热不退、耳聋、谵语、脉微欲绝,“生死之关键系焉”。乃效法“张景岳治京师一少年,舌焦神愦,以大剂温补回生。”(165页)章氏对冯楚瞻之全真一气汤应用颇多。此方由附子、人参、白术、麦门冬、五味子、熟地黄、牛膝组成,温阳而无升浮之弊,育阴兼有化气之功。章氏门人朱良春先生30年代曾亲见乃师以此方为主治湿温重证,获救者众。如见高热呓语,但病入极期,正不胜邪,毅然舍病救人,竟以此方加减而脱险(428页)。章案中还可见用此方治疗登革热合并脚气(168页),咯血善后(194页),失眠兼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