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中国中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产学研研讨会论文集——其他综合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安全性分析郭潇,赵文(河北农业人学食品科技学院,河北保定071001)摘要:植物生长调节剂已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中,是提高农产品产量、改善品质的一项重要手段。由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性质不同,其毒理机制和残留量安全期以及带来的人畜健康安全问题引起不少国家和专家们的关注和重视。该文主要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类及目前已广泛应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毒性,残留量安全期的标准等方面进行论述。关键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安全植物生长调节剂作为农药的一种,调节作物生长发育,缩短水果、蔬菜的成熟期,提高产量和改良品质,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一些农民为了提早采收,提高经济效益,盲目使用或滥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使得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领域比较混乱。由此导致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产品中的残留成为影响农产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在反季生产的水果蔬菜中尤其突出,部分果蔬由于使用了植物生长调节剂而出现个头增大、颜色改变、味道平淡、果体畸∥11,降低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造成人们对这样的果蔬产生怀疑、警惕甚至拒绝的心理。虽然国家对农药的安全使用作了明确的规定,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标准却很少。因此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产品中的残留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概述1.1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定义植物体内含有各种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激素,它在植物体内合成,并运输到其它部位发挥作用。但由于在植物体内含量低,难以提取,限制了应用,人们就用化学方法合成许多具有天然植物激素活性的物质,即植物生长调节剂,因此植物生长调节剂(亦称植物外源性激素)是指在化学性质、结构和功能方面,与植物或微生物体内自身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明显促进或抑制作用的微量有机物质相似的人工合成化合物。植物体内不存在分解这类化合物的酶类,因而调节生长发育的效果比内源激素更稳定,增收稿日期:2007-06.04作者简介:郭潇(1981.),女,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安全·233产增收更明显。1.2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类及应用根据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化学性质及其对植物生理调节作用的影响,一般分为五类: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脱落酸类和生长抑制剂类。(1)生长素类促进细胞伸长,刺激形成层活动、新根的形成,诱导单性结果及果实发育,促进形成愈伤组织等【l,21。应用于棉花、苹果、柑橘、番茄、黄瓜、白菜、马铃薯等p,3,41。(2)赤霉素类促进瓜果植物的座果率或无核果实的形成;促进叶菜类植物的营养体的生长:打破一些器官的休眠期,促进种子发育;延缓水果的衰老;改变雌、雄花的比例,促进长日照植物开花【l,2J。应用于麦类、马铃薯、黄瓜、油菜、西瓜、草莓、苹果等f5’6l。(3)细胞分裂素类促进细胞分裂,细胞体扩大,使芽分化,抑制衰老,对种子和芽有解除休眠的作用【l,21。应用于白菜、番茄、芹菜、马铃薯、西瓜、苹果、水稻和麦类{习。(4)乙烯类促进果实变色成熟及叶、花、果实脱落,抑制细胞伸长生长,控制顶端优势,促进发生不定根作用,促进雌花发育,诱导花芽分化,也能抑制某些花不分化【1,2,61。应用于棉花、小麦、番茄、辣椒、黄瓜、苹果、葡萄、柑橘、柿子、西瓜、香蕉掣3,5’7l。(5)脱落酸类刺激一些短日照植物开花,抑制一些长日照植物开花,降低蒸发强度,促进休眠和器官衰老、脱落、气孔关闭等。此类化合物结构较复杂,虽可人工合成,2007中国中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产学研研讨会论文集——其他综合但价格较贵,尚未大量使用11’2·引。(6)生长抑制剂类能抑制细胞徒长、控制亚顶端分生组织活动、培育壮苗、改造株型等【2,91。应用于小麦、棉花、水稻、花椰菜、蘑菇、大白菜、洋葱、大蒜、马铃薯【3’lo~121。2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安全性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肥料,在极低浓度下就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产生显著影响,使用不当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药害,特别是人工合成的属于具有一定毒性的化合物,被列为农药,只是其毒性相对于其它农药较低,如丁酰肼用在苹果上,其代谢产物二甲基联氨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