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教案设计所属学科:历史适于年级: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一课是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集中体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全民性、艰苦性和伟大性。从九一八事变的局部侵华到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日本侵略者旨在灭亡中国的野心全然暴露。在此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战场上将士浴血奋战,英勇杀敌,取得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的胜利;抗日后方中华儿女直面凶残,讨伐侵略者,国共两党领导军民和各阶层上下齐心,“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众志成城最终赢得抗战的胜利。重点: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难点:让学生通过具体史实,体会中国各阶层人民是怎样“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反击日本侵略者的。学情分析本课内容的学习对象是初二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自我意识均有迅速的发展,探究学习的欲望强烈,有很强表现欲。关于本课的内容,学生从不同的渠道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利于对本课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借助讲述血战台儿庄的史实、观看相关影片,体会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通过讲述百团大战的史实,体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讲述中国社会各阶层在抗日战争中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身于民族解放战争的史实,体会各阶层在抗日战争中威武不屈、不怕牺牲的精神。知道冼星海、徐悲鸿、侯德榜的主要成就。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抗日战争和冼星海、徐悲鸿、侯德榜等人的资料,如阅读有关故事书籍、观看有关影片或电视剧,以备上课时使用,锻炼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课堂教学中,请学生讲一讲他们所了解到的有关资料并交流看法,以提高学生用口头语言表达知识和感情的能力,并尝试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从而能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通过本节课后的自我测评题目,形成学生自制表格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我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爱国激情和民族精神。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和个人素质,以及对祖国未来的关切。通过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敢于发言、善于和他人进行交流的素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分组导学法、谈话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等方法并用。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将本课内容分成3大板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板块,并自由组成学习小组。使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与合作能力。五、教学或活动过程(一)教学准备阶段教具: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教师准备:]1自制powerpoint课件。2分析学情,查找有关资料,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3指导同学分组活动。学生准备:预习本课内容,阅读有关材料。(二)教学或活动过程1.导入新课(课件:万里长城图;背景音乐:《国歌》进入)万里长城是古代用来抵御外来侵略,同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勇敢的象征。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十九课把握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又是怎样来理解的呢?就是在抗日战争中,从大江南北到黄河两岸,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血肉和不屈的脊梁,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走进历史。[2.学习新课[血战台儿庄]1.展示课件《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增强直观效果。教师结合地图分析当时形势。2.结合地图,学生介绍台儿庄战役基本情况,教师适当补充总结。剪辑相关资料片片断播放,学生身临其境,体会我国军人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3.提供《李宗仁回忆录》中的一段资料,指导学生分析此役之重大影响,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百团大战]1.课件《敌后根据地形势示意图》,指导学生分析了解百团大战发生的背景。2.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