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新闻网站可信度之相关因素——以美国研究为中心作者:刘学义[摘要]新闻网站可信度如何?影响新闻网站可信度的因素有哪些?许多机构和学者从不同视角开展了多项研究,但结论不尽相同。多数研究表明,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可信度差别不大,但公众对传统媒体的偏好依然存在。新闻网站可信度影响因素具有多元性:信息质量是网站可信度主要影响因素;受众个体差异对网站可信度评价存在影响;美的网站视觉设计对内容可信度有改善效应。另外,由于可信度评价偏重感知,受情境影响大,加上互联网的动态性,以及可信度层次和类型众多等因素影响,新闻网站可信度评价存在不确定性。[关键词]新闻网站;可信度;影响因素媒介可信度研究始于上世纪30年代,查雷(Charnley)在其报纸准确性研究中对可信度进行了讨论。随后,心理学者霍夫兰领导的“耶鲁传播与态度变迁计划”系列实验研究,较早考察了信息来源可信度对劝服效果及受众态度改变的影响。他们的研究确定了可信信息来源的特征:“专业技能”(expertise)与“可信赖性”(trustworthiness)。[1]其提出的概念、研究思路和方法对后续研究影响很大。其后,许多学者与机构对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介可信度进行了多方研究,产生了大量研究成果。90年代,随着互联网出现,媒介可信度研究再度复兴,网络可信度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大批研究者围绕新闻网站可信度现状、构成维度、影响因素、评测指标以及提升新闻网站可信度的对策等开展了多项研究。一、新闻网站与传统媒体可信度比较20世纪50年代起,罗泊机构每半年一次调查,对不同类型媒介相对可信度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自60年代早期开始电视超越报纸、广播、杂志,成为最具可信度新闻信息来源。后来,人们把面临对同一事件的冲突或不同报道时公众更信赖哪种类型媒介,称为“罗泊问题”。网络出现以后,网络与传统媒体可信度比较成为新课题,但结论不尽相同。调查显示,在媒介可信度问题上公众偏好改变不大,多数仍然偏爱传统媒体。例如,2000年弗兰内金(Flanagin)和麦兹格(Metzger)对网络与其他媒体信息可信度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多数受访者认为网络与电视、广播、杂志信息可信度差别不大,但比报纸要低。2003年,沃特(Watt)等比较了提供伊拉克战争信息方面,网络、电视、报纸、杂志以及广播相对可信度高低。调查考量了可信度的五个维度:可信性、准确性、可信赖性、无偏见以及报道完整。调查结果显示,尽管网络平均可信度得分很高,但电视以两倍于网络的投票率,被认为是最具总体可信度媒介。2006年,安德鲁斯(Andrews)等分析了2003年台湾大学生对SARS报道媒介绝对可信度的感知和评价。研究采用五个指标:公正性、无偏见、准确性、报道完整、可信赖。研究发现报纸SARS报道在所有媒体中绝对可信度最高,然后依次是电视、杂志、广播、网络至于网站之间可信度比较,约瑟夫·汉(JosephM.Chan)与潘忠党等在一项对中国大陆新闻工作者对新闻网站可信度评价的调查中发现,国内新闻工作者对主流媒体网站可信度评价要高于商业门户网站。[2]美国很多学者研究也表明,同是新闻网站可信度也不相同。传统媒体所建网站,如CNN、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的网站,内容一般来自传统媒体,网站可信度一般较高,是多数网民获取新闻的常去站点。二、新闻网站可信度影响因素的多元性(一)内容为王:信息质量和可信度是影响网站可信度的主要因素统计表明,多数美国人上网时间花费在内容上面。根据在线出版商协会调查,大约47%的上网者将时间花费在内容上面,比2003年的34%明显增长。研究还发现网民花费在网络交际上的时间大幅下降,从2003年46%下降到2007年33%。研究者将内容导向的上网趋势归结为四个因素:宽带更加普及,在线视频增长,搜索技术改进,以及更多的网络内容被生产出来。多数美国学者将影响网络信息可信度的维度归纳为5个:准确性、权威性、客观性、时效性以及信息的广度和深度。准确性指信息可靠、无误;权威性,与网络内容提供商的身份、信用、资质、政党归属,以及是否被其他可信赖信息来源推荐有关;客观性,指网站提供信息还是观点等;时效性,指信息是否新鲜;信息的广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