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优秀教案精彩片断集锦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五年级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薛城张丽娜1、情境铺垫。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解决航模放飞中的数学问题,进一步认识了分数,你们想不想去看一下他们的发明创造作品(出示情境图,组织观看)2、读懂图意。看懂了吗?谁来说一说图的意思?(结合学生的回答,解读活动衣架与移动书签,体会发明创造)3、提出问题。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说师板书l平均每个活动衣架用多少米木条?l平均每个书签用多少米塑料板?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三年级周长立新小学孙玉1、将护栏问题转化为周长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要知道需要多长的护栏,必须知道什么,即让学生明白只要知道每个花坛一周的长度就可以了。2、探究如何得到花坛一周的长度,初步感知周长。出示探究提示:l指一指、画一画。利用学具(花坛模型图片)找出不同形状的花坛一周的长度。l量一量,算一算。量出这些花坛的边长,算出他们一周的长度是多少?你是怎样测量和计算的?l想一想,说一说。你能说出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吗?l探究时先独立思考并尝试,不会的可小组商量。2、三年级长方形的周长峄城南关小学郝琳1.由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体会转化思想。思考并回答:课件出示l要求给长方形花坛围上护栏,需要多少钱?需要先求什么?为什么?l这个问题表面上是求钱的问题,实质上是求什么的问题?2.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体会多样化与优化。出示探究要求:(1)怎样求长方形花坛的周长?(方法)为什么?(周长的意义)(2)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吗?(3)哪种方法更简便一些?(设计意图:探究指导明确方向,所有问题一次性放给学生,为学生探究提供时间与空间)3、五年级三角形的面积阴平教研室李强1、由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完成第一次转化。问:1号蟹池是什么形状的?要求它的面积实际上就是求谁的面积?使学生明确:表面上是求1号蟹池的面积,实际上是求三角形的面积。2、将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完成第二次转化。问:回想一下,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把平行四边形面积转化成长方形面积进行研究。)那三角形能不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用你手中的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比划比划。(引导学生猜想出可否转化成平形四边形,)3、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出示探究提示:l选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试着拼成平行四边形l观察对比三角形与拼成后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如面积、底、高等l你能否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l根据你推出的公式计算1号蟹池的面积是多少?小组开始探究,教师巡视指导4、五年级因数倍数阴平刘兴华探究问题:有两个以上因数的数都能摆成方阵吗?其他数行不行?出示探究要求:l动手做:用棋子或纸片分别代替1、2、3、4、5、6、7、8、9、10、11、12这些数摆一摆(或画一画),在能摆成方阵的数下面作标记。l观察:看哪些数能摆成方阵?哪些数不能摆成方阵?l找一找:分别找一找这两类数的因数,看你有什么发现?反例1.小组合作利用准备好的小棋子摆一摆,看一看哪些数字能摆成方阵,哪些不能?验证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进行巡视,适当指导。2.找4、6、8、9、10……和1、2、3、5、7……的因数。5、五年级上册折线统计图1、绘制条形统计图,体会学习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1)思考:怎样用统计图表示统计表中的信息呢?(学生会自觉选用条形图)(2)出示空白表格条形统计图,看懂图意。(3)师生共同绘制条形统计图(在课件上完成)(4)观看条形图,发现从图上只能看出每年数量的多少,不能明显看出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2、认识折线统计图过渡语:看来条形统计图只能看出每年数量的多少,不能明显看出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有没有从图上能明显看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的统计图呢?生答后板书:折线统计图(1)出示空白表格图,看懂图意。(侧重横轴、纵轴)(2)师生共同描点。如我们知道1998年日处理能力是300吨,画折线统计图时先在横轴找表示1998年这条竖线(课件闪烁),然后再在纵轴上找到表示300吨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