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A、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B、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C、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学习重点: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语引入:大家喜欢猜谜语吗?(生)。老师这里有一则谜语,想不想猜猜(生)。“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你们玩过影子的游戏吗?(生)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的《竹影》,去分享他童年的一件趣事。板书课题《竹影》丰子恺。过渡语: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本节课主要检查大家自学情况,希望你们在课堂上充分的展示自己。——走进作者二、作家小档案:哪位同学们能谈谈你对丰子恺的了解。(生答)(多媒体展示)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漫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他的漫画风格独特,富有创意,内涵深刻,耐人寻味。他的散文在文学史上影响也很大,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甘美的回忆》《率真集》等。丰子恺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漫画展示:只讲“瞻瞻的底车”——走进文本三、感知课文明确内容1、课文的题目是“竹影”,那么文中主要内容是不是进行景物描写?(主要的内容是什么)明确:人物活动(游戏)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描人影描竹影)(过渡语)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月光下的竹影牵动了天真无邪的心,孩子们在婆娑的竹影中,感受到了美。让我们也一起来感受这种美吧。——走进文本四、品味语言审美赏美:浏览课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美或最体现童趣的语句,并试着说明理由。(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可齐读有的段落)(提示:作家在写作时往往会运用能显示自己独特风格的语言表达方式。丰子恺先生学过佛理,性格内敛,因而语言显得古朴简约,力求明白易懂。如文章一开头:“吃过晚饭后,天气还是闷热。窗子完全打开了,房间里还坐不牢。太阳虽已落山,天还没有黑。”写得十分简约,但表达流畅。同时,作者又不落入流俗,他在用词方面注意给人一种别致的感觉。如:“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隐”字把月亮完全人格化,将月亮赋予人一样很害羞的样子形象地表达出来。又如:“他从身边摸出一枝半寸长的铅笔来,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热心”二字本来是用作待人态度,但用在这里,非常新鲜,同时又成功地描述了华明认真的模样。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场面描写。修辞运用恰当使文章生色不少,本文中几处比喻就写得非常传神.如“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黑色的窗际恰似电影幕布,合情合理。“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形象地把天空上的光线变化过程展现出来。“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既突出了小孩的顽皮劲儿,又较好地点出光线不明给我们视觉带来的模糊印象,符合生活常理。这些比喻被作者运用得如此生动,一方面是作者平时注意观察生活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作者想像力丰富的原因。“长音阶”常用来表现明亮、欢快的调子,“短音阶”常用来表现暗淡、忧郁清冷的调子。这样形容正符合“暖色”到“寒色”的光的变化,即由阳光到月光。而“光景”本应该是视觉感知的,“长音阶、短音阶”是听觉感知的,这里用了“通感”的手法,也就是把诉诸视觉的东西写成听觉感知,意境很美。上学期学习《紫藤萝瀑布》一文时,我们曾研讨过类似的一句,即“……紫色的味道”,想起来了吗?同时,作者在文中对场面描写非常形象,小孩们在院子里玩耍,由于他们天性好动与好奇,而且有好几个人,这样的场面不易把握,但作者以小孩兴趣转移的顺序为记叙线索,既清楚明了地叙述了事件,又将月光下院落里的场面描绘得生气勃勃。)(总结)通过大家的细细品味,我们可以发现本文的作者运用生动、别致、形象的语言,同时借助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把我们带入了孩子们的童稚活动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