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三步式”抓好课堂识字低年级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很有特色,它是识管识,读管读自成体系。识字部分编排形式新颖多样,归类性强。在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依据汉字本身的规律,教给学生各种识字方法,为了提高识字能力,我在这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下面我谈谈识字教学的三步式:一、养成预习习惯学新课前,告诉学生,课文中所有的字都是大家的好朋友。有的已经认识了,有的还不认识,不认识怎么办,要认识新朋友,第一步是先知道它的名字(音),第二步是认清它的模样(形),、知道它的特点及用途(义)。教师和学生一起把生字在书上标出来,然后读一读,读准它们的名字。还要注意它的邻居是谁,它还能与谁交上朋友。时间一长,学生便能借助拼音养成预习生字的习惯了。二、教给识字方法在课堂上,老师指导学生识字的方法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中有读,读中有悟。在课堂上,识字方法绝不是单调的、枯燥的。1、突出重点一篇课文中的字有的可完全让学生自学,对学生易错的字要先强调,给学生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对形近字、音近字等特别容易出错的字,要先出示或彩笔标出。2、比较联系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要让学生单独去认识本课中的字,而是把相同或相近的字一并出现,在比较中识字,在联系中区别。如学习“目”字,可与“日”字相比较;讲“睛”这个字时,要和“清、请、晴、蜻”这一组字区别,一定要让学生比较出它的偏旁及其表示的意义,以免混淆。3、理序分类教师在教学中,并不一定要按照课文中先后出现的顺序进行识字,可按照一定的顺序分类。可把上下结构、左右结构或半包围结构的字归为一类,这样学生学得方便,记得简单,又符合记忆的规律。教学时,我常常把这些字按“部件”构造分成两部分或三部分,制成卡片分给学生,让学生拼拼看,谁与谁是好朋友,它们合起来之后的名字叫什么?这样,学生手拿卡片,一边找,一边想,一边记,充分调动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性。三、巩固识字,加深记忆学生学过的生字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或遗忘,或出错针对这种情况,我每次上完一节课,都让学生自己找出容易写错的字,写在订正本上,写明哪里错了,并改正过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将学过的字给予巩固,加深记忆。总之,当学生对汉字的规律有了大致的了解后,那么对汉字学习的兴趣、学习汉字的能力就基本具备了。这样的话,学生识字不仅仅局限于识字课,当学生翻开字典的时候,当他们阅读课外书的时候,当他们走在大街上看到广告语的时候……诸多场合都可以成为学生自主识字的场所,学生识字就如在滚雪球,逐步积累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