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5,1项目实施方案25.2应急突发事件处理措施95.3重点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案225.4质量保证措施245.5合理化建议及服务承诺305,1项目实施方案一、技术标准1、采购预防农药。松材线虫病树干注药剂(3%甲维盐),剂量规格为50毫升/支,防治用药采购量30400瓶。防治用药需具有农药三证,经双方验收合格后,方能使用。2、松树树干钻孔:按时完成注药工作,组建技术服务队负责注药工作,同时提供注药设备附属材料;施工作业注药部位在松树根基距地面50厘米以内髙度,深度以达到木质部为准,需要钻2个以上注孔的,钻孔位置应均匀分布于树干周围,相互间隔,且不在一个水平面上。钻孔时选择表面光滑、无死节、无受伤部位进行钻孔。4、松树树干施药:农药使用量,注药剂量根据松树胸径大小、害虫致死量和农药毒力来确定。胸径(cm)=20(cm)20〜35(cm)=35(cm)用药量1瓶/株2瓶/株3瓶/株以上施工作业技术要求。组织技术力量,在待施药松树上,用钻孔器斜向下与垂直方向成45°,钻直径5〜7mm,深50〜100mm的孔眼,撕开瓶口塑料膜,装上输液嘴,用工具将输液嘴顶部剪开并插入已打好的孔眼,将已安装在树干上的注射剂用工具开一个孔眼,保证瓶内液体能缓慢流出。勿使药液从注药孔外渗入。由于防治作业区位于疫情发生区和旅游风景区,防治施工作业完成后,待药物被松树完全吸收后,废瓶收集并堵孔,以防意外事故发生。5、补充注药:在药瓶回收的同时,检查是否遗漏注药,药液结晶、外流,瓶嘴被堵、尾气孔没有正常打开等情况。如果存在上述情况,且未超出施工时间,应当及时补充注药,并进行相应记录。6、打孔注药防治全过程实施记录。施工作业方落实专人收集整个打孔注药防治过程中的影像资料和防治作业数据,做好验收档案的收集、整理等相关工作。7、信息登记和安全标识设置:对打孔注药的每株松树进行标记和信息登记,统一进行编号,设置安全警示标志,警示标志所用标签应为不易腐烂的材料,标记信息清晰。信息登记见附录1。8、防治作业质量监管。施工单位必须接受委托方跟班作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指导,及时汇总上报信息,对跟班技术员发现问题,无条件按照技术规程和要求,落实措施进行整改,确保防治质量。9、检查验收:结合药瓶回收工作开展检查验收。检查率不得低于5%,抽样检查中未正常施药株数超过10%的,应当认定为不合格。检查验收表见附录2。10、防效成果评价。由林业部门开展效果评价,春季打孔注药施工项目,当年11~12月,现场检查松树死亡情况,并记录评价结果。防治效果评价见附录3。防治效果计算方法:分别计算打孔注药后因松材线虫病或其它病虫害引起的松树死亡率,在去除明显因其它原因死亡的松树株数后,松树死亡率计算公式如下:松树死亡率%=死亡松树总株数/注药松树总株数X100%防治效果评价标准:根据松材线虫病或其它病虫害引起的松树死亡率评价防治效果,松树死亡率=1%为合格,松树死亡率>1%的为不合格。11、安全管理。施工单位在林区实施作业期间,所有安全责任由施工方自行承担;加强施工员管理,提髙安全意识,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加强火源管理,杜绝一切野外非法用火,严防火灾,确保施工员操作过程的一切人身安全。由于施工所用农药有毒,操作时要带塑料手套、口罩等保护措施,严防人员中毒。三、松材线虫病分析病症分析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萎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流行病。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萎蔫病,是松属植物的一种毁灭性流行病,因此有“松树癌症”之称。该病是由松材线虫所致,松材线虫,线形动物门,线虫纲,垫刃目,滑刃科。在我国松材线虫主要寄生在松属植物,例如:赤松、马尾松、黄松、湿地松、黑松等当中。在国外主要寄生在落叶松属、云杉属、松属、冷杉属、雪杉属等植物中。松材线虫原产于美国,目前广泛分布与世界各国,主要是美国、墨西哥、加拿大、日本、韩国、中国、尼日利亚、葡萄牙等。该病是在1982年通过寄生在松墨天牛等媒介昆虫传入我国,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等地,属于入侵生物。入侵生物由于缺少天敌,当找到其适合生存的生态位当即繁殖迅速,并且随之广泛传播,对我国的松树森林资源危害极大,从入侵至今已对我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我国松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