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讲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考纲明细]1.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的成分2.运用发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3.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4.测定食品加工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考点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1.制作原理与发酵条件2.发酵装置及其各部件的作用3.制作流程4.结果鉴定(1)可通过嗅闻、观察和品尝初步鉴定(可能的结果如下)(2)进一步鉴定①酒精发酵的结果检测:a.检测试剂:□重铬酸钾。b.检测条件:□酸性。c.实验现象:呈现□灰绿色。d.检验步骤: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再滴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的□H2SO43滴,振荡混匀,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试管,观察□颜色变化。②醋酸发酵的结果检测:可通过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前后的□pH作进一步的鉴定。1.(选修1P4旁栏思考T1改编)先冲洗葡萄后去枝梗的原因?为什么冲洗葡萄的次数不能过多?提示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冲洗葡萄的次数不能过多,以防将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冲洗掉。2.(选修1P4旁栏思考T2)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提示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例如,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晾干;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3.(选修1P4旁栏思考T3)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提示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因此在制葡萄酒时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18~25℃);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因此在制葡萄醋时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4.(选修1P4旁栏思考T4)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提示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将酒精变为醋酸时需要氧的参与,因此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题组果酒和果醋制作原理及实验设计1.如图表示果酒和果醋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情况,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需要O2参与的是过程③④⑤B.导致过程④⑤差异的原因是糖源是否充足C.过程②④所需要的最适温度相同D.过程①②在酵母菌细胞中的场所相同答案C解析过程①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②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③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过程②④所需要的最适温度不同;过程④是醋酸菌在缺少糖源时,将酒精变成乙醛,再将乙醛变成醋酸;过程⑤是醋酸菌在氧气、糖源充足时,将葡萄糖转变成醋酸。2.(2018·江苏高考)某高校采用如图所示的发酵罐进行葡萄酒主发酵过程的研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夏季生产果酒时,常需对罐体进行降温处理B.乙醇为挥发性物质,故发酵过程中空气的进气量不宜太大C.正常发酵过程中罐内的压力不会低于大气压D.可以通过监测发酵过程中残余糖的浓度来决定何时终止发酵答案B解析果酒发酵的适宜温度为18~25℃,因此夏季生产果酒时,常需对罐体进行降温处理,A正确;乙醇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因此发酵过程中不需要通入空气,B错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了二氧化碳,但是没有消耗氧气,因此发酵罐中的气压不会低于大气压,C正确;葡萄酒发酵的原料是糖类,因此可以通过监测发酵过程中残余糖的浓度来决定何时终止发酵,D正确。知识拓展果酒和果醋发酵装置的设计思路(1)因酵母菌的繁殖需要空气,醋酸菌是好氧菌,所以在果酒制作的前期和果醋制作的整个过程中都需氧。因酵母菌产生酒精是在无氧条件下,不能通入氧气,故应在充气口设置开关。(2)由于在发酵过程中都产生CO2,因此又需设排气口;为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排气口应连接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3)因要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监测,应设置出料口便于取料。题组果酒和果醋制作的过程3.下列关于果酒制作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应先除去葡萄枝梗,然后反复冲洗,直至彻底干净B.应控制发酵温度维持在20℃左右,变化不能太大C.发酵过程中应该不断从充气孔进行通气,以维持发酵的需氧环境D.酵母菌存在广泛、生命力强,因此果酒制作时不需对所用器具消毒灭菌答案B解析在挑选葡萄后应先冲洗1~2次,然后除去枝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