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说课稿(一)说教材:九年级的第一单元所选择的都是诗歌,都是由寻常的事物激起心灵之声,语言优美且贴近生活,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感知生活,并进而受到感染,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使语文真正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生最害怕的就是写作,长期以来,我们语文常把作文和课文分开来教,其实,在学习课文时,可以通过对文章的赏析,让学生具有初步欣赏文章的能力,掌握一些方法并用来指导写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乐于写作。我的教学设想是:本单元共有4篇,分别是《沁园春雪》、《雨说》、《星星变奏曲》和《外国诗两首》。前两课是讲读课主要通过朗读指导训练,品味文中的语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后两课自读课,在前两课朗读训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主赏析课文,掌握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表达与意象之间的关系,在赏析的基础上鉴赏名家的及同龄人的作品从而指导写作。本文的语言清丽流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这些都很适合学生学习并运用到写作中去。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第一,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匠心构思;第二,通过朗读,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第三,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第四,通过学习诗歌,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思考,引导学生关注和体验自然,丰富心灵感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教会学生自己赏析文章,尤为重要,我把文章的重点定为两点:1、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中意象,体悟诗意,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2、通过学习诗歌,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思考,引导学生关注和体验自然,丰富心灵感悟。但是由于学生还是初中生,知识结构等还比较欠缺,为此,我把品读文章,体味文章的思想内涵(体悟意象的具体含义)作为本文的难点。(二)说教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用指导朗读、合作探究、比较阅读等方法进行教学。“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中同样引起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这篇文章时,要注意通过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物所倾吐的情和意,所阐述的哲理,叩击学生的心灵,引发共鸣。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必须打破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从而完成赏析文章的教学目标。除此之外,我还打算用进行比较阅读的方法,诗歌的上下节本身就是对比。在教学中我准备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手段加大课堂的容量,也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三)说学法《纲要》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据此,我准备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教学程序设计:首先,出示学习目标,有了目标才有方向。第二步,作者简介。第三步,进行朗读感知,提出朗读应思考的问题。第四步,教师范读课文。第五步,全班朗读,在朗读中进行整体感知。对诗作的结构进行了梳理,通过找每节的意象,概括了每节的主要意思。第六步:合作探究。设计了两个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1.《夜》蕴含了怎样的感情基调?2.学生感情品读,体察绘景中涛人对自然的心灵感应。思考:诗歌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第七步:比较阅读《夜》和郭沫若的《静夜》的异同,归纳本诗的主题。第八步:积累与夜有关的诗句第九步:布置作业(五)说教学反思:1.课堂上学生反应不积极,没有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后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2.在课堂上,老师讲的多了,没有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3.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非常匮乏,有待以后加强阅读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