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世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史记》的知识,以及作者司马迁。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准、读通、读懂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其历史意义。重点了解《史记》的知识,以及作者司马迁。难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准、读通、读懂课文课型教读课教法2+2师友合作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陈涉仰天质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诸葛亮“未出茅庐而天下三分”,成为智慧的化身;李白“斗酒诗百篇”;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他们的事迹载入了史册,被后人一代代传诵。了解这些曾经在历史上建功立业,对中华文明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将使我们找到前进的动力。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二、司马迁及《史记》简介1、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其父司马谈也是著名思想家。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后发愤著书,完成《史记》。2、《史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共130篇,分“12本纪、30世家、70列传、8书、10表”五部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纪”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个性化设计思考:司马迁为什么把陈涉归入“世家”?项羽本纪:虽并未统一天下称帝,但司马迁高度评价了他在反秦斗争中的领导作用,所以列入“本纪”。陈涉世家:出身低微,起义后虽自立为王,但为时仅六个月。之所以把他列入“世家”,是因为在秦王朝的严苛统治下首先发难,确是非常之功。可见司马迁所看重的是功业,而并不以成败论英雄。三、初读课文1、学生参照注解,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借助注释和字典,给加点字注上正确的读音,并标注在书上,并读熟课文。陈涉()阳夏()辍()耕怅()恨苟()富贵嗟()乎鸿鹄()之志闾()左谪()戍()当行()度()已失期以数()谏()故陈胜王()罾()间()令丛祠()篝()火忿恚()()辅佐()鞭笞()毋()斩王侯()将相袒()右为坛而盟()蕲()徇()谯()守丞()被()坚执锐社稷()刑其长吏()()2、学生个别朗读,教师正音。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文章内容。四、熟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重点词句:1、多种形式熟读课文:(1)教师朗读或播放录音,学生听读,教师强调字音和停顿。(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和停顿。(3)点名学生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和停顿。(4)集体朗读,要求读得响亮流畅。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疏通文意,积累重点词句,具体做法:(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先自主翻译,勾画出有问题的地方,无法解决的问题可师友或小组合作解决,也可提出直接问老师。(2)在学生自主翻译时,教师可在多媒体上出示一些应特别注意的词句,引导学生重点把握。三、专项检测背诵课文,练习册。板书设计集体意见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