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时间:2008年11月12日地点:二楼集体办公室主讲人:董小明参与人员:陈志芹贺茂彬兰玉芬苟文彬课题《荷叶母亲》科目语文年级七年级主备人董小明审核人董小明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2、了解散文诗的常识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教学重点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主要设想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语言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2、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对文章有自主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过程设计个性设计一、情景导入。学生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一种感情,也是古今中外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泰戈尔的《金色花》借助于金色花塑造了一个顽皮的孩子形象,表达对母亲的深情,而《荷叶母亲》又是如何来体现的呢?二、走近作者。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儿童文学家,诗歌代表作《繁星》、《春水》等。散文集《寄小读者》。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三、关于散文诗: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体,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表现力。表象是散文,本质是诗。四、上新课、听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注音、注解积累词语花瑞:ruì花开的好预兆,瑞:吉祥的。并蒂:(di)瓜、果等跟茎、枝相连的部分。莲蓬:liánpéng:莲花开过后的花托。烦闷:心情不畅快。菡萏:hàndàn荷花,文中指含苞待放亭亭:①形容高耸;②形容人或花木美好,同“婷婷”。适意:舒适。徘徊:páihuái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②比喻犹豫不决。欹斜:qī倾斜,歪斜。遮拦:zhē遮挡,阻挡。荫蔽:yīnbì①(树叶)遮蔽;②隐蔽(二)、把握文章大意,理清结构层次1、朗读课文,请学生来概述文章大意。2、文章可分为几段?第一段(1—2):写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引出下文九年前在家中院子里看到的红莲,第二段(3):写九年前与祖父赏莲。第三段(4—7):描写自家院中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第四段(8—9):写我看到荷叶护红莲,触景生情,自然地想起母亲保护儿女的情景,深切地表达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和恋爱。(三)、再读课文,讨论对下列问题的理解1、本文用什么方法引出对家庭往事的回忆?(用触景生情的方法,引出家庭往事的回忆。父亲的朋友送的莲花引出九年前在家中院子看到的红莲,引入自然。)2、文章1、2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点题、引出下文)3、课文重点描写的是什么?(红莲是全文着力描写的重点。课文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4、课文为什么还要提及九年前祖父和我的赏莲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在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之前,作者先将九年前与祖父在自家庭院赏莲写出,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5、勾画出文章中三看红莲时表明环境、天气,红莲的状貌,作者心情的语句,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以及心情变化的原因,心情:环境:红莲一看红莲:烦闷;繁杂的雨浓阴的天;开满亭亭二看红莲:不适意、徘徊;雷声作了、雨越下越大;左右攲斜无依无靠三看红莲:不宁的心绪散尽感动;雨肆意地下着;荷叶的覆盖下不动摇(作者心情的变化:课文中作者的情绪从“烦闷”到“不适意”,从“不适意”到“不宁的心绪散尽”。看到那朵红荷被雨打得欹斜,十分担心那朵刚展开的红莲,正当无法可想时,合叶倾了过来,无畏无惧地遮挡风雨、守护红莲,作者放心了,所以不宁的心绪散尽感动。)。5、“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