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学内容选择】确定核心教学目标:1、领悟文章饱含的深沉无私的母爱,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联系生活,感悟身边的亲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确定支撑核心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1、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母亲的形象。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及“我”对母亲的一片真情。3、点燃学生的情感,引发真情,培养学生关心长辈、尊敬长辈的思想品质【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师:母亲是那么亲切的字眼儿,提起母亲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谁愿意说说你的母亲?(生各抒己见)老师从你们的话语中,体会到了妈妈对你们的爱,同时也感受到了你们对妈妈的一片深情。现在,我们一起学习史铁生先生的《秋天的怀念》,来感受一位平凡的母亲,在生活中那种细水长流的爱。师板书课题:秋天的怀念二、检查预习情况(ppt展示)1、检查生字注音,强调重点词语2、作者简介:介绍史铁生及著名散文《我与地坛》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题《秋天的怀念》,想想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母亲),为什么怀念?又为什么在秋天?带着这些疑问读课文。(读后学生概括。)2、那么,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学生口头回答)四、精读课文感悟母爱1、读句子,说感动读课文,勾画出令你感动的段落或句子,并说明你感动的理由。(生找句子,读句子,并说明感动的理由,达到生生交流,师生互动。)师小结:这就是母亲,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放不下的仍然是自己的儿女。尤其是那个有病的儿子,此刻正被瘫痪折磨地暴怒无常。找一找,看看“我”的暴怒无常都体现在哪?2、找出相关动词,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砸、摔、捶打)3、画出表现浓浓母爱的语段,领悟母亲动作、语言、神态背后蕴藏的母爱(完成练习四)A、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师:你体会到了什么?(母亲病得很严重)文章中还有哪里表现出了母亲已经病入膏肓?(生读句子: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大口大口吐血。)师:是啊,此时的母亲已经病魔缠身,然而她却全然不顾,多么无私的爱啊!B、生读“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生:母亲非常高兴,因为我答应看菊花,说明我对生活还有希望,还有信心。生:母亲知道自己病重,他想最后带儿子去北海看菊花,好让儿子树立起对生活的勇气,儿子的快乐就是最大的快乐啊!师:这是第二次提到去看花,第一次被我拒绝,说明母亲不放弃任何一次机会,想让我去看看外面美好的世界,并好好地活下去。从“憔悴”,又看出了,母亲已经病入膏肓,但她还是没有放弃让我好好活下去念头。C、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好好活,好好活……”生:“扑”、“抓”可以看出母亲很在意我内心的感受,害怕儿子失去生活的勇气。“好好活”是母亲鼓励儿子珍惜生命,坚强的活下去。刻画了一位坚强而感人的母亲形象。五、品读课文怀念母亲师:就是这样的一位母亲,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一个秋天过去了,又一个秋天过去了,直到后来儿子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懂得的是什么?1、出示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还未成年的女儿……”(PPT展示这句话)2、请同学们把母亲的话补充完整。预设:“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未成年的女儿,你们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好好儿活。”3、“好好活”,究竟是怎么活?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谈谈自己的理解。生:结尾的“好好儿活”是说我明白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要坚强的活下去。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生:这一段虽然写的是菊花,但实际在写怀念母亲,因为母亲是在菊花开得正艳时去世的。(师引导:从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可以看出“我”已经驱走了心头的阴霾,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结尾去北海看花,也是以实际行动告慰母亲:她惦记的儿女都在按照她生前的愿望,坚强地生活着。)师:就是这样一位细心、体贴、带着无尽牵挂的母亲,让瘫痪的史铁生勇敢地面对生活,用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