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四章电流和电路习题VIP免费

第四章电流和电路习题_第1页
1/6
第四章电流和电路习题_第2页
2/6
第四章电流和电路习题_第3页
3/6
电流和电路练习题1.物体带电:物体有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3.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在摩擦过程中,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多余的电子带上负电荷,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上等量的正电荷。4.自然界存在正、负两种电荷:正电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玻正橡负)5.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6.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1个电子所带的电量是:1.6×10-19库仑。7.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放在一起互相抵消的现象叫做中和。(中和后物体不带电)。8.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制成的。只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但不能检验它带什么电。9、验电方法:(1)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方法一、是看它能否吸引轻小物体,如能则带电;方法二、是利用验电器,用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果金属箔张开则带电。(2)判断物体带电性质(带什么电)的方法:把物体靠近(不要接触)已知带正电的轻质小球或验电器金属球,如果排斥(张开)则带正电,如果吸引(张角减小)则带负电。(如果靠近带负电物体时,情况恰好相反)。10.物体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中子和质子组成。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通常情况下质子和电子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则原子对外不显电性(中性)。1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存在大量的自由电子),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存在大量的正、负离子)等。纯水有很弱的导电性。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导体和绝缘体的主要区别是:导体内有大量可自由移动的电荷,而绝缘体内几乎没有可自由移动的电荷,但导体和绝缘体是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金属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它移动的方向与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相反。12.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而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和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即与电流方向相反)。13.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14、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15.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16.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路):某处或多处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把用电器的两端直接用导线相连,我们也说此用电器被短路)。17.电路图:用规定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18.电路连接时要注意的事项:(1)画实物图时,要将导线连接在接线柱上,不要交叉,要和电路图完全一致,同时特别注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别接反了,还有量程别连错了。串联电路按电流方向依次连接,并联电路可先找出“分流点”和“合流点”,再用“先串后并”法。(2)画电路图时,要使用规范的符号,画线要横平竖直,尽量不交叉,交叉连结处要打点儿,不要把元件符号画在拐角处,各元件要尽量均匀分布。19.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20.串并联电路的判断方法:(1)定义法:“首尾相连”即为串联,“首首相连,尾尾相连”即为并联。(电流流入端为“首”,电流流出端为“尾”。)(2)电流法:电流在电路中没有分支即为串联;有分支,且每个分支上只有一个用电器即为并联;(若分支上又有多个用电器则为混联。)(3)节点法(内含移线法):在识别不规范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有几道弯,只要中间没有用电器和电源,就可把整根导线看成一个点。(...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第四章电流和电路习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