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知识点一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化(1)温室效应:大气中的CO2和CH4等微量气体,统称为温室气体。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长波辐射后,就将这一部分长波辐射的能量留在大气中,使地表的大气温度升高,如同玻璃室一样,温室气体的这一功能效应称为温室效应。(2)温室效应的危害: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对全球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较高的温度可使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将升高6cm,因而将使一些海岸地区被淹没。全球变暖也可能影响到降雨和大气环流的变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这些都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和破坏,全球气候变化将对人类生活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2.臭氧层破坏(1)臭氧层作用:阻挡日光中大部分紫外线,使生物能够登陆成功,并在陆地上正常地存活下去。(2)破坏原因:空气中的氟利昂等物质大量排放。(3)机理:氟利昂遇紫外线即放出氯,氯破坏臭氧分子的能力极强,一个氯原子能破坏10万个臭氧分子。(4)危害: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3.酸雨(1)形成原因:主要是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溶于雨水而降落至土壤或水体中,使雨水的pH5.6。(2)来源:煤、石油等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森林火灾等。(3)危害①酸雨降低植物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成活率;②酸雨污染的水体,严重威胁着鱼、虾和贝类的生存;③使土壤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增加,从而毒害植物和土壤中的动物;④酸雨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⑤危害建筑物及工业设备,引起人呼吸道疾病。4.水资源短缺(1)引起水资源破坏、短缺的主要原因①乱砍滥伐森林、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②盲目围垦,使湖泊面积和容积日益缩小;③矿山排水对地下水资源造成的破坏;④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对区域水平衡的干扰;⑤城市化带来了耗水量的增加和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这导致了地下水水位下降和地面沉降。(2)水污染①来源: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海洋运输时石油泄露和倾倒污染物。②表现:富营养化。③结果:若表现在海洋中称为赤潮,若表现在湖泊等淡水流域称为水华。原理及过程如下:5.土地荒漠化1(1)原因:植被的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如草原的过度放牧,使草原植被破坏,有益动物大量减少,病虫害严重,导致草原植被退化、原始森林被破坏。(2)后果:沙尘暴遮天蔽日,毁坏力极强。(3)治理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草原;部分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大量营造草场、灌木林和防护林,以林护草,草林结合。6.生物多样性锐减自从大约200万年前人类出现以来,物种灭绝的速度逐渐加快。工业革命以后,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与技术力量的增强,物种灭绝速度进一步加快。据统计,1600年全世界有哺乳动物4226种,鸟类8684种,到1970年哺乳动物灭绝了36种,另有120种濒临灭绝;鸟类至少灭绝了94种,另有187种濒临灭绝。知识点二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含义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1)遗传多样性:指遗传信息的总和,包括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个体的基因。(2)物种多样性:指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多样性,目前被描述的物种约175万种。(3)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生物圈中生态环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实用意义的价值。(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使用价值。3.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人为因素是野生生物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2)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3)环境污染;(4)外来物种入侵。4.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及措施(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①控制人口增长;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③防治环境污染。此外还要加强立法、执法及宣传教育。(2)具体保护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②易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