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3生命生命》教学设计13人教版教学设想:生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也是不同的。本文的作者杏林子自身的境遇就是对生命进行顽强抗争的极好例子,而她对生命的强烈呼唤,在《生命,生命》一文中体现得如此强烈,只有真正感同深受了,读者的心灵才会与作者的感悟碰撞出共鸣的火花来。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选取的是一些平常小事: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跳感受自己的生命。却由此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初二学生对人生、生命的感悟还不会深刻,学习本文,意在让学生能体悟作者对生命引发的思考并能获得自身的情感体验,不论粗糙或细腻,只要能谈出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做到各人学中有得即可。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理解、评价、鉴赏文学作品;能学会相互合作、相互倾听,并有条理、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阅读课文的基本方法,初步领悟作品内涵,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多角度地体验生命的真正内涵。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获取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培养自觉探究意识,激发创新的欲望。教学重点:体会文章内涵,理解文章内容教学难点:1.揣摩词语的表现力2.能畅谈对人生的理解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配乐朗诵汪国真的诗作《生命,生命》意志倒下的时候生命也就不再屹立歪歪斜斜的身影又怎耐得秋叶萧瑟晚来风急垂下头颅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无论走向何方都会有无数双眼睛跟随着你从别人那里我们认识了自己人的生命只有两万多天,我们不禁深深叹息:人生是如此短暂!但是在如此短暂的人生中,我们可以面临许多选择,我们可以选择坚强、勇敢和快乐,也可以选择脆弱、逃避和悲伤,甚至是死亡。在现实生活中,就有这样一个人,在别人看来,她是个很不幸的人,她不能像常人那样生活走动,她的很多时光是坐在轮椅上度过的,她的肉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他自己却声称“活得十分富有”,为什么呢?因为她拥有一个丰繁博大的精神天地,而构成这个天地的,是她对自然、对生命的感悟。她并未因为身体的残疾而放弃生命,相反的,是对生命更强烈的呼唤。她曾经在一篇文中写道“不论你处在怎样一个多变的世界,经历怎样的人生,生命中还是有一些极其可贵的珍宝,需要我们终身护守、珍惜,不容它轻易失去。”她就是杏林子。她的文章《生命,生命》就表现了她对生命的态度。教师板书课题“生命生命”2、介绍作者(大屏幕投影作者的照片和有关资料)杏林子(原名刘侠),陕西扶风人,台湾女作家,一九四二年生,北投国小毕业。十二岁罹患类风湿关节炎,全身关节损坏,但写作不辍,先后出版多部文集,让灰心的人得到鼓励,使畏缩的人勇敢地走在人生路上。她在一九八○年当选为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一九八三年获得国家文艺基金会散文奖,一九九○年获得吴三连社会服务奖。于一九八二年创办了伊甸残障福利基金会,为全台灣一百万残障朋友服务,将她的爱心实践出來。附:作者作品导读:《杏林子作品精选》(一)《杏林子作品精选》(二)《杏林子作品精选》(三)《杏林小语》《山水大地》《种种情怀》《杏林子──生命的诠释者》《寻找生命的坐标》(一)整体感知学法指导:读一篇文章,要深入理解其内容并有所获,应该先对文章大体浏览有一个整体印象,了解它写了那方面的内容1、教师配乐朗诵课文,学生合上课本认真听并思考下列问题。本文写的是什么内容?(对生命的感悟)2、学生速读课文,思考问题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从两个方面:生活中的几个事例、事例引发的感悟)文章写了哪几个事例?(提示:可抓住文中的词语概括)(文章共写了三件事:飞蛾求生、瓜子抗争、倾听心跳。)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呼唤生命,表达了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希望人们珍视生命,坚强勇敢,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二)研读赏析学法指导:对一篇文章,除了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