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初步认识电流、电路。会识别和画简单的电路图。2.知道电源和用电器在电路中的作用。3.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电路的连接,初步了解电路的组成部分。知道简单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电路的知识和连接电路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动手动脑探究新的连接电路的方法。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电流和电路。难点会认识和画电路图。教学准备计算机、投影仪、开关、电源、小电动机、发光二极管、钢笔芯、硬币、铁钉、橡皮及学生实验用电源、开关、小灯泡、导线多组。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1.实验导入:怎样使电动机转动、小灯泡发光?开始实验。1.动手实验。用导线将电源、用电器连接起来,使电动机转动、新课小灯泡亮。2.提出问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2.连入开关,控制电路。3.引导:对电灯和电动机的工作情况还有什么希望?3.需要电灯或电动机能分别工作。4.强调: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用导线直接连在一起!4.阅读教材上的警示。二、电流和电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1.电动机、小灯泡中有电流通过。电流通过的路径叫电路。电流的形成: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受到了电源的推力作用定向移动形成电流。1.学生听讲、观看。使用课件“电流的形成”。2.电路的组成: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组成电流路径。2.对应实验电路观察基本元件。3.电路图及元件符号。只有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有电流表。3.识别元件的符号,画出自己已连好的电路的电路图。使用课件“电路常见元件和符号”。三、电源和用电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1.电源的作用。电源在电路中起的作用?生活中有哪些电源?展示各种电池和学生电源等电源。1.猜想、讨论并回答。2.用电器。2.讨论并回答。灯泡、电动机、门铃等都是靠用电来工作的,称它们为用电器。用电器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找出共同特点——消耗电能。四、导体和绝缘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1.让学生在电路中分别换接上铅笔芯、铁钉、硬币等观察灯的亮度变化。1.连接电路,完成实验。观察、讨论、交流。播放视频“导体和绝缘体”。2.在常见的物质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2.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使用课件“识别导体和绝缘体”。五、电流方向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1.让学生用发光二极管做实验。观察二极管是否发光。将二极管两端对调,接到干电池两极上,再观察二极管是否发光。2.通过学生探究的现象,启发学生总结出结论或规律。3.电流方向是由电源的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电源的负极。1.猜想、讨论并想法验证。2.将前面的电灯泡换成发光二极管,将发光二极管的两端接在干电池的两极上。六、课堂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1.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和实验。2.对学生学习情况评点。3.引导学生小结。1.回忆本节所学的知识内容和探索内容,交流讨论。2.在教师指导下小结。结4.布置课外练习及预习要求。3.课下完成练习及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