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七年级语文上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苏教版VIP免费

七年级语文上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苏教版_第1页
1/4
七年级语文上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苏教版_第2页
2/4
七年级语文上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苏教版_第3页
3/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2、理解杨花、子规、明月三个意象的文学内涵。3、把握诗意,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熟读成诵。4、体会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二、学习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理解杨花、子规、明月三个意象的文学内涵。三、学法指导诗歌的四步学习法:知作者——诵诗文——品诗句——悟诗情。四、学习过程(一)、导入介绍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学生们据此谈对学生唐诗的体会。(二)、自主学习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1、介绍作者,列举关于李白的唐诗。2、题解;闻,左迁,龙标,题意。3、写作背景:本诗是李白写给好友王昌龄的。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傲岸的性格与李白相似,当被贬为龙标尉时,李白在扬州,听到这一不幸的消息,便借题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4、本诗有句,每句字,为。(三)、课堂展示朗诵诗句——体会诗的韵律美。朗读方法:诗歌讲求节奏、押韵、平仄,具有语言凝练,含蓄的特点。朗读时注意,语速、语调、节奏,做到抑扬顿挫。1、学生自读要求:(1)划分朗读节奏;(2)指出韵脚“”。(3)注意正确书写:子guī啼五xī夜láng。2、学生试读,教师范读,师生点评。3、全班齐读,加深体会。4、再读课文,理解诗意。(借助工具书)<据表达方式概括>。第一句:杨花(),啼()译:,。第二句:闻道(),龙标()译:。。第三句:寄(),与()译:,。第四句:随(),直()译:。(四)、合作探究赏析诗文——体味诗的情感美。思考讨论如下问题:1、本诗开头写了哪两种事物?,。2、联系写作背景,诗人在开头为何选取“杨花”、“子规”来写?分析其作用。3、你从哪些词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偏远?4、“闻道”“直”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5、哪个字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6、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拓展质疑1、为何诗人能把愁心寄给明月?如何理解“明月”这一意象?这样写有何作用?简要分析。2、每首诗中都有诗人自己的形象,从本诗中你可以看出一个怎样的李白?展开想象,仿照划线句子再写一句。读完本诗,我仿佛看到李白正独自站在窗前,抬头仰望天边的那一轮明月,他的心中牵挂着远方的朋友。(六)、总结反馈1、主题思想:本诗通过对时节特定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与之情。2、写作特点:(1)想象奇特,气概非凡。(2)融情于景,情景交融。3、当堂成诵。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七年级语文上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苏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慧源书店+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从事历史教学,热爱教育,高度负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