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整首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时代背景,理解诗句,感受诗人的狂喜和爱国热情。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查阅有关杜甫的资料,了解他们生活年代的情况,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从而理解诗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读中感悟杜甫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态,想像诗中生动,传神的画面,从中感受到杜甫诗歌语言的遒劲刚健,思想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兴趣,提高对诗歌的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情分析初三学生有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对诗歌也有浓厚的兴趣,这节课,主要引导他们来学,来说,来悟!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拓展延伸,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学生课前准备:(1)自读整首诗,注意读准确,注意停顿。(2)搜集有关杜甫的资料,了解他的生平;搜集“安史之乱”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3)文中的地名了解现今的名字和具体位置。课前演讲:请学生演讲赞美杜甫.八月我走进成都草堂看见唐朝清瘦瘦的目光忧国忧民透明锐利悲愤而忧伤穿梭时空的思维在你的眼光里我看见盛唐的光辉一闪即逝在你的茅屋里我听到怒吼的秋风冰冷剌耳在你的诗句里我读到铮铮的白骨呐喊千古在你的草堂上空我还看见总有一只孤雁成为太阳的影子以及你那宽厚的布衣里裹满了沧桑而你只用一滴眼泪便把家园淋湿你的草堂是民族精神的家园伟人朱德的诗句“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便是最好的赞美不能和你在草堂上相遇相识不能和你在茅屋里饮酒交谈惟有在你诗圣杜拾遗像前用深情的目光怀念思索你诗歌的精神你在茅屋惨淡经营的诗句那是在苦难艰难中挣扎我知道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八月你家园的天空秋风怒号你和你的妻儿在黑暗和冰冷中叹息就是南村的孩子都欺你老无力今夕何昔了我们的家园已充满温馨我们的孩子已在千万间用水泥和钢筋构筑的房屋里用你的诗歌取暖读你的诗句怀念一、回忆旧诗,导入新课:他用滚烫的文字,叙写了一个不朽的传奇;他用诗人的良心记录历史;他用诗人的道义,鞭挞腐朽的王权……他就是伟大的”诗圣”杜甫,谁能为我们背一背我们学过的杜甫的诗歌呢?《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这首被称为他的“生平第一首快诗”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二、理解课题,了解背景:过渡:我们都知道杜甫一生忧国忧民,这首“快诗”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成的呢?背景介绍:此诗作于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他的部将李怀仙斩其首来献,安史之乱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三、指导读通、理解诗意:过渡:既然《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他的“生平第一首快诗”文章那些地方反映了他的“快”?节奏快(1)、指名读整首诗,指导读准字音,读准停顿,纠正字音“涕、巫、洛”,但是有一个地方要注意,初闻涕泪满衣裳,在这首诗里裳应该读chang,古人上为衣,下为裳(cháng),请同学们一起把这句诗读一遍。在这首诗里还有一个词与我们现在的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听:“却看妻子..(qīz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现在生活中妻子..(qīzī)指老婆。古诗中的妻子..(qīzǐ)你猜是什么意思呢?妻子和孩子。谁愿意来读读后面这四句?抽生。后面这一句呀要读得字正腔圆。特别是这个即字他读得多准呀,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我们连起来把整首诗读读。(2)、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本诗读来一气呵成,一泻直下八句蝉联,略无停顿。诗意“快”。(1)、这首诗中出现了六个地名,画出来。这些地方现在在哪里呢?剑外:四川,杜甫出生于河南,流落在四川。蓟北:河北北部一带。巴峡:重庆以东地区。巫峡:四川、湖北交界处。襄阳:湖北省。洛阳:河南省。(2)对照地图找出这几处地点。(3)说说第七、八两句的意思。(4)讨论:诗人真的已经出发回家乡洛阳吗?从四川到河南的归途远不远?有他说的那么快吗?那为什么他要这样说呢?作者想象已经回到家乡,从四川到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