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之最》教学设计(读悟交流)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五湖四海、迢迢、一往情深、不可思议”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昆仑山自然环境的恶劣,体会高原葵花顽强的生命力,学习边防战士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热爱祖国。热爱生命、顽强勇敢、乐观向上的精神。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重点:感受昆仑山自然环境的恶劣,体会高原葵花顽强的生命力,学习边防战士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热爱祖国。热爱生命、顽强勇敢、乐观向上的精神。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板书课题,(指导“葵”字的书写)。平常大家见过的葵花大都生长在哪里?(学生自由谈)通过预习你了解了本文所描述的葵花生活在——昆仑山上。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学生简介“我的资料夹”。迄今为止,昆仑山还人迹罕至,但是兵站的战士却长年驻守在这里。这篇课文的作者毕淑敏就曾在这里当兵十一年,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到她生活的地方去看一看这棵不同一般的葵花吧。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语句。2、试着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守卫在昆仑山的解放军女战士,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亲手种活了一棵向日葵。虽然它是那样小,而且最终被昆仑山的冰雪凝固了,但是在战士们心中,它是最高的。三、交流初读收获,概括文章重点内容。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思考课文围绕“葵花”讲了哪些事情?可以在文中做出标记。2、交流思考的问题,整理出课文的主线。课文围绕“葵花”讲了三件事:(1)收到葵花子,收到请求;(2)种下葵花籽并呵护其中仅存的一棵冲破生命的极限成长起来;(3)葵花绽放生命的姿彩,最终被昆仑山的冰雪凝固了。四、作业。1、熟读课文。2、完成习字册或书写生字词、扩展词语。第二课时一、回顾引入。课文围绕“葵花”讲了哪些事情?二、咬文嚼字,读悟交流,理解课文重点内容。由课文结尾入手,统领全文阅读,中心话题:“我不知道它是不是世界上最小的葵花,但我知道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葵花。”你理解作者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慨吗?请你仔细阅读课文,联系文中有关语句,谈谈你的理解。(结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体会感悟)(一)作者猜它是不是“世界上最小的葵花”,是因为这棵葵花“才长到一尺高”、“纽扣大的花蕾”、“那花盘只有五分硬币那么大”,与我们见到的正常的葵花相比它确实可以称得上是最小的、最不引人注目的葵花了。(二)作者说“但我知道它是世界上最高的葵花”是因为:1、这棵葵花所处的海拔超高了世界上任何一棵葵花,是最高的,平均海拔5500米—6000米。2、这棵葵花生长的自然环境是多么的恶劣:正因为这最高的海拔导致“昆仑山其实只有一个季节——冬天”,“整整一个冬天,除了脱水菜和军用罐头,没有见过绿色。”而“春节过后那段漫长而寒冷的日子”被人为地称为“春天”。直到“五一”,那里冰封的道路才渐渐开通。我们眼前俨然看到了冰雪漫天、人迹罕至的苍凉景象。3、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葵花子出人意料“居然发芽了”,“先探出两片嫩黄的叶子,像试探风向的小手掌,肥厚而天真。然后舒展腰肢,前仰后合,生机盎然地长大起来”。这是一些多么顽强的生命,它们的萌发带给作者和战友们无比的惊喜和无限的希望。葵花的幼苗在她们的眼里,就像一个个娇弱白嫩、活泼顽皮的婴儿那样天真可爱,给昆仑山带来了勃勃生机。如果说葵花是有生命的意志和品格的,那一定是超强的、高贵的。4、然而美好的生命和无尽的希望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总会显现出必然的脆弱——“不知道该算是上个冬天最迟还是下个冬天最早的一股冷风,冻死了绝大部分葵花,只奇迹般地保存下一棵幼苗”。这唯一的葵花更成了她们的“珍爱”、她们的“宝贝”,她们每天都趴着石头围墙看葵花。虽然葵花在内地只是一种极普通的植物,但在守卫着昆仑山高原的边防战士看来,却似一个活蹦乱跳的小生灵那样惹人牵挂和怜爱。它寄托了边防女兵们无限的期望。5、更可贵的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