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托物抒情的写法。2.理解饱含深情的句子。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真挚的爱情。2.难点:理解含蓄地表达情感的句子。教学时数:二课时教法学法:1.学生课下查找有关周恩来与邓颖超的资料,如查阅书刊、与长辈交谈、上网等,了解有关周恩来的故事,加深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感情。2.通过反复朗读与探究,了解作者的情感与人物的人格魅力。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导入这篇文章选自1997年3月5日《人民日报》。该文写于1988年4月中南海西花厅海棠花盛开之际。84岁高龄的邓大姐观赏西花厅海棠花时,睹物思人,口述本文,后由身边工作人员整理而成。今天我们来学习她的《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以表达对这位杰出女性的纪念和缅怀。(见教参P45)二、学生讲述周恩来与邓颖超的事迹见教参P42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跨越障碍1.字音字形甬(yǒng)道澎湃(péngpài)2.词语注释[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思是花朵并没有忘记根株的恩情,即使凋谢零落,也要化作泥肥,来培育、养护来年春天的花朵,使之更鲜艳。语出龚自珍《己亥杂诗》,全诗为:“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鸿雁]课文中指的是书信。[中坚]在集体中最有力的并起较大作用的成分。[在所不惜]“在”和“所”连用,表示强调,下面多连“不”。课文里强调一点也不吝惜。。[患难与共]在不利处境中,共同承受困难或灾祸。[浮想联翩]形容众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九泉]人死后埋葬的地方。3.同义词辨析(1)偶然偶而两个词都有不经常、有时候的意思。有时可以换用。如:有时候,闹市里偶然(偶而)也能听到一两声鸟鸣。主要区别:“偶然”跟“必然”相对,指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超出一般规律的。如:偶然事故。“偶而”多和“经常”相对,表示次数少。如:偶而迟到一次,就感到心不安。本课例句:“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2)泰然安然两个词都是形容词,都有安定、没有顾虑的意思。有时可以换用。如:安然(泰然)自若。主要区别:“安然”比较强调平安的含义,安安稳稳地,没有顾虑。“泰然”则有镇定、安定的含义。本课例句;“在我们的革命生涯里,总是坚定地、泰然地、沉着地奋斗下去。”(2).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概括能力)作者借海棠花回忆与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表达深切的思念之情。(3).教师:同学们在概括的过程中已经大体了解文章思路,请同学们划分一下段落。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见花思人,引起下文。第二部分(2-6):回忆在中南海西花厅共同生活的日子。抒发对周恩来的思念之情。第三部分(7-9):深情回忆和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第四部分(10-11):再次抒发思念之情,结束全文。四、分析第一和第二部分1、文章从西花厅前的海棠花写起。“春天到了,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一个“又”饱含无限深意,触发了作者对已经走了十二年的看花人的深情回忆。2.作者深情地回忆和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为什么从西花厅的海棠花写起?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因为海棠花是周恩来的心爱之物,在海棠树前留下了周恩来的足迹和身影,留下了两人许多美好的回忆,睹物思人,勾起对与周恩来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的回忆。3.作者回忆了与海棠花相关的哪些片断?能否加个小标题?每个片断最感人的地方在哪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讨论并归纳:第一个片断:因花而居。因为爱海棠花,就选定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而且一住就是二十六年,三十八年。这部分词用得很精彩“偶尔”“就”“整整”,表明对海棠花的喜爱非常执着,也说明了两人的爱情非常坚贞。第二个片断:赏花。细致描绘了周恩来生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常抽几分钟有时独自驻足观赏,抬头看了又看,以此得以稍稍休息,有时与邓颖超并肩赏花。最精彩的句子是“你看花的背影,仿佛就在昨天,就在我眼前。”“十二年本来是短暂的,但是我感到又是漫长漫长的。”因为深爱对方,所以过去的回忆仿佛就在眼前那么清晰,所以说“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