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复习教案一、热学部分(一)知识梳理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①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极其微小.②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③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3.什么是内能?内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变化的标志?改变内能的方法?相关的实验,现象,结论。它们的区别(转化,转移)?4.什么是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内能的应用:⑴?⑵?5.内能,热量,温度三者区别和联系?6.汽油机的构造,工作原理,能量转化(压缩,做功冲程)。工作循环,冲程,曲轴,活塞,做功次数之间的关系?应用。7.燃料的热值:定义,含义,公式:Q放=qm8.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水的比热是4.2×103焦/(千克·℃).它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水的比热最大.所以沿海地方的气温变化没有内陆那样显著.9.热量计算公式:Q吸=cm(t-t0);Q放=cm(t0-t);或合写成Q=cmΔt.热平衡时有Q吸=Q放即c1m1(t-t01)=c2m2(t02-t).(二)典型例题1.(2007年大连市)小明在卧室里,闻到了妈妈在厨房炒菜的香味儿。这个现象说明了(A)A.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B.气体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C.气体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D.气体分子是非常小的2.(2007年广东省)阅读下面短文内能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包含的总能量,包括分子的动能(即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动能)、分子的势能(即分子间相互作用能)、分子内的能量、原子内的能量、原子核内的能量等.在热学中,由于在热运动中上述后三项能量不发生变化,所以内能一般指前两项.由于分子的动能跟温度有关,分子的势能跟分子间的距离有关,所以物体的内能跟温度、体积都有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慢慢压缩针筒里的气体,气体内能中哪部分发生变化?答:___________________.(2)加热针筒里的气体,气体内能中哪部分发生变化?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金属块在受热膨胀时,金属块内能中哪些部分发生变化?答:________________.3.(2007年河北省)目前石油、煤炭消耗量的迅速增长,易导致能源危机。因此,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成为全世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小明家的太阳能热水器内装有100kg、25℃的水,经过一天照射后,温度升高了50℃。则水吸收的热量及至少可以节约煤的质量分别是(D)[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煤的热值是3.0×107J/kg]A.1.05×107J0.35kgB.2.1×107J0.35kgC.1.5×107J0.7kgD.2.1×107J0.7kg4.(南京市2007年)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是由四个冲程组成的,图4中表示做功冲程的是(B)5.(2007年福建省宁德市)下面是小明同学“物理学习笔记”中的摘录,其中错误的是(C)A.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B.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C.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D.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质量没有关系6.(2007年北京市)一只保温瓶内装有2kg的水,温度从95℃降低到45℃,问保温瓶内的水放出了多少热量?【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二、磁与电部分(一)知识梳理1.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2.自然界存在着两种电荷,用绸子摩擦的玻璃带正电;用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负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3.电荷的多少叫电量.电量的符号是“Q”,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用符号“C”表示.4.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荷发生转移.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5.几个磁的基本概念a.磁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我们称其为磁性。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有两个磁极,即南极(S极)和北极(N极)。b.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c.磁体可分为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通常我们看到和使用的磁体都是人造磁体,它们都能长期保持磁性,通称为永磁体。使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6.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