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_______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教学课题观潮(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掌握重点词语意思。2、整体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体会、学习文章在写法上的特点。教学重点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汇教学难点对生僻文言词语的理解;对课文内容的准确把握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一、研读课文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谁知道我国最著名的海潮是什么?今天我们就一同去感受一下钱塘涌潮的壮观景象。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1、学生介绍作者情况。周密:字公谨,南宋文学家。2、给下面的生字注音。(投影显示)霆斋艨艟履倏舸泅鲸绮僦赁三、教师范读,学生正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后师问:1、有哪些读音和你读得不一样?2、听了后你对钱塘潮有什么印象呢?四、学生朗读课文内容,疏通文意。1、根据课下注释初步理解,有疑问的自由讨论、回答学生介绍作者情况给字词注音回答问题朗读课文,回答问题地方标注出来,质疑。师生共同解决。2、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五、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共同朗读第一段。①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写海潮的雄伟壮观)②这一段是怎样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的?(明确:先用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总领全文,点示题旨,接着交待海潮最盛的时间。然后对潮水作正面描绘,最后用杨诚斋的诗句对上文作形象概括,呼应首句,又为下文作铺垫。)③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怎样的特点?(明确:作者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由远及近地写出潮,刻画了海潮的雄奇壮观。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仅用简单的"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把在远方,渐近奔涌到眼前时海学生共同朗读第一段,并回答问题潮的形状、颜色、声势都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