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一步之遥【学习目标】1、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2、区分记忆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表现及两者的关系;记住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犯罪的含义及犯罪的特征。(重点)3、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性,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懂得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总结出预防违法犯罪的方法。(难点)3、认识我国四种不同的法律制裁及法律惩处犯罪分子的意义。(难点)【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提示:详细阅读教材P85—92,在课本中找到下列问题的答案并用铅笔划出来,圈出一些关键词,再把此问题写在课本中这些答案的对应位置。独立完成并熟记,背下带※的问题。)※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列举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分别有哪些?(注意区分几种容易混淆的)P85※2.什么是违法?P87※3、根据违犯的法律,违法行为应怎样分类?(请按违法行为的类别、所违犯的法律、社会危害性、法律制裁列一表格,对违法行为的各类进行比较)P87※4、什么是一般违法行为?P875、犯罪的含义?P87※6、犯罪的基本特征?P87※7、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之间有什么关系?P85-908、分析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完成课本89页的探究)※9、根据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的性质,我国规定了哪四种不同的法律制裁?P9110、惩处犯罪分子有什么重大意义?P9111、预防违法犯罪为什么要防微杜渐?P91※12、青少年如何预防自己走向违法犯罪?P91-96【合作探究】青年陈某不思进取,经常与社会闲杂人员混在一起,动辄殴打他人,曾被公安机关拘留15天,但陈某仍不吸取教训。一天,陈某潜入某单位盗窃被抓获,人民法院依法判处陈某有期徒刑5年。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⑴、陈某殴打他人和潜入某单位盗窃的行为分别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陈某殴打他人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潜入某单位盗窃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⑵、青年陈某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陈某的变化过程表明: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会导致犯罪。)⑶、我们青少年应从陈某的变化过程中吸取什么教训?(青少年要健康成长,就要克服各种小缺点、小错误、坏习惯、坏作风,防患于未然,把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防微杜渐。)【当堂检测】1.(2015广东)吴某以“声援”一起案件为由,在法院高声辱骂工作人员,摆放侮辱性的牌子。吴某因此被公安机关治安拘留10天。吴某的行为属于A.刑事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C.严重违法行为D.民事违法行为2.【2014•广州】歌手李代沫因容留他人吸毒,被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从刑罚的种类看,罚金属于B主刑B.附加刑C.行政处罚D.民事处罚3.【2014•佛山】为了准确有力打击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违法犯罪活动,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界定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认定标准。界定此类犯罪的标准主要看其行为(D)A.是否违反国家的法律B.是否造成重大人身伤害C.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D.是否严重扰乱社会秩序4.【2014•武汉】尹某因扰乱市场秩序被人民法院处以罚金;佘某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拘留十天。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B】A.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B.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C.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D.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5.【2014•金华】某明星因无证驾驶被罚款2千元,共处行政拘留7天。这案例表明【A】①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无证驾驶室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③任何人违法都要受刑罚处罚④要树立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的价值标准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6.【2014•武汉】小孟买到假冒名牌手表,因商家拒绝退换,于是向法院起诉。这种维权手段是【A】A.民事诉讼B.行政诉讼C.刑事诉讼D.非诉讼手段7.【2014•佛山】据调查,90%以上的未成年人都接触过网络。如果未成年人在网上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构成犯罪的也要负刑事责任。因为我国刑法规定(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