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患于未然【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犯罪百害而无一利,从内心深处憎恶违法犯罪。(2)、欲望面前,理智地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3)、重视修养,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矫正不良行为。能力目标(1)、理解道德水平的高低影响行为的好坏,从小事做起,加强道德修养。(2)、理解犯罪的危害,逐步形成自觉依法律已的观念。(3)、初步培养自我分辨、自我控制、自我践行的能力。知识目标(1)、知道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就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2)、知道犯罪的危害和后果。(3)、知道自我防范应从矫正哪些不良行为做起。【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一环节旨在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老师的引导,明确:“积善成名,积恶灭身”的道理,自然引出违法犯罪的危害,点明本课的学习主题:防患于未然。二、案例分析活动一:生活中“积恶灭身”的悲剧时有发生,下面请大家看一个案例:央视国际《今日说法》“另类青春”。活动二:讨论:七个未成年人走上抢劫犯罪道路的主客观原因是什么?他们的行为造成了哪些危害?对主持人和嘉宾的分析你有什么感想?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观看后,讨论交流明确:七个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他们对自己要求不严格,道德水平低下,法制观念淡薄。他们不仅给他人、家庭、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而且也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让学生领会到未成年人应接受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依法律已。针对学生的交流内容,教师要注意点拨,引导学生从正面认识案例,憎恶这种另类的青春。活动三:自由交流:说一说你收集到的身边发生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例,并谈谈你对这一案例的看法。这里主要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关注身边社会,特别是关注校园内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激发学生广泛参与的兴趣,充分认识到现实生活中未成年人犯罪的严峻局面,敲响自我防范的警钟,自然过渡。三、自查自纠活动四:“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加强自我防范,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面请同学们阅读第二目内容,完成“不良习气自查自纠表”。然后交流。这一环节是联系学生实际,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初步了解相关内容,然后自查自纠,找出自己言行举止上存在的不良习气,并探求自我矫正的方法。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自我分辨、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对学生矫正的方法进行归纳指导,特别是对效方法进行鼓励和推广。四、课堂小结古人说得好:“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无数事实表明: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让我们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走向美好明天。五、课外延伸活动五:课外找好朋友做为纠正不良习气的见证人,并郑重签名。旨在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朋友间相互监督,相互提醒,自觉抵制,自觉矫正,知行统一,达到深华和内化的目的。【附录】不良习气自查自纠表班级姓名填表时间年月日存在的不良习气纠正的方法1、2、3、4、5、我愿意做为你不良习气自查自纠的见证人,并将在今后给你真心的监督、诚意的提醒。见证人(签名):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