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戊戌变法目标要求:知道戊戌变法的基本史实。一、预习展示1、背景:《》的签订2、序幕:3、创办报刊:《万国公报》,后改为。4、组织政治团体:5、时间:年6月11日-9月21日,共103天。6、领导人:、梁启超7、支持者:光绪帝8、“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1)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裁撤,任用。(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2)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教育方面:开办培养人才,翻译书籍,传播新思想。(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4)社会方面:创办报刊,开放言论。(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5)军事方面:。9、失败:政变——“戊戌六君子”10、失败原因:(1)软弱性和妥协性,不敢充分发动群众(根本原因);(2)以为首的顽固派势力的强大;(3)维新派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4)帝国主义的支持;(5)袁世凯的出卖。11、失败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要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独立,必须依靠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12、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性质的改良运动。13、意义:(1)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2)又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3)同时也是一次运动,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具有思想启蒙作用。二、合作探究1.光绪帝为什么接受和支持维新派的主张?光绪帝虽然是一个皇帝,但是本该属于他的权力全被慈禧掌握着,接受和支持维新派主张就是想削弱慈禧太后的权力,巩固自己的皇权2.维新派要杀的“贼”指哪些人?他们为什么觉得“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1)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反对变法的顽固派。(2)变法力量薄弱;皇帝无实权,顽固派阳奉阴违,阻挠破坏;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键的勇气,脱离广大人民群众;袁世凯告密,慈禧、荣禄发动政变。(3)他愿意为变法流血牺牲以唤起民族觉醒,品格高尚。3.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失败的启示?性质、意义?(1)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不敢充分发动群众(根本原因);(2)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势力的强大;(3)维新派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4)帝国主义的支持;(5)袁世凯的出卖。失败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要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独立,必须依靠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意义:(1)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2)又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3)同时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具有思想启蒙作用。三、课堂检测1、近代史上那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A.康熙帝B.道光帝C.光绪帝D.宣统帝2、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观察下面A、B两幅图片AB请回答:1这两幅图片分别指19世纪末的哪两位维新志士?他们代表当时的哪一政治派别?21895年春,他们亲自参与并领导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重大意义?⑶1898年夏,他们又积极筹划了什么变法?结果如何?有何历史影响?1.戊戌变法运动又称“百日维新”,揭开这次运动序幕的事件是()A.《马关条约》的签订B.公车上书C.强学会的成立D.《中外纪闻》的创办2.直接导致“公车上书”的事件是()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清政府的腐朽统治C.《马关条约》的签定D.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3.支持维新派进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A.咸丰皇帝B.同治帝C.光绪帝D.宣统帝4.光绪帝颁布的变法内容不包括()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5.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街头巷尾的人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议论是()A.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B.他甘为变法而捐躯C.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D.他是没有地方可逃6.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